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扶老”指南卷入道德纷争 伤害干预意识需加强

2011年09月16日 11:14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9月,卫生部的一则“扶老”指南,由于正逢接连爆出“扶老人反成被告”的“冤案”,立刻被卷入一场道德风波。“卫生部提醒您:不要急于扶起跌倒老人”、“扶老指南,扶不起道德”等新闻和评论充斥网络。

  眼看“指南”行将淹没在汪洋口水中,记者却从公共卫生专家、医生处听到截然不同的反映。“这是我国第一次系统推出的伤害干预技术指南,很及时。”卫生领域专业人士指出,意外伤害正成为人们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对社会、家庭、个人都造成巨大负担,推广伤害干预技术,刻不容缓。

  指南被断章取义

  9月6日,卫生部公布了一则伤害干预系列技术指南的通知。上海交大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执行院长马进首先阅读了《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他认为,指南说得很对。“老人跌倒后,确实不能急于扶起。因为如果有脑卒中、骨折等情况,随意搬动会加重病情。”令他没想到的是,也正是那句“老人跌倒后,不要急于扶起”,将卫生部和指南推上风口浪尖。

  其实,和“扶老”指南同时出现的还有3份指南:《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干预技术指南》、《儿童溺水干预技术指南》、《儿童跌倒干预技术指南》。遗憾的是,“扶老”成了唯一焦点,并且仅限于该份指南第18页的那句话:“发现老年人跌倒,不要急于扶起”,其余40多页内容均被略过。

  “一个是技术领域,一个是道德领域,这是两回事情。”在卫生领域看来,4份指南被如此断章取义,以至于指南的真正价值被淹没了。“这是我国首次系统、完整推出的伤害干预技术官方指南。”马进指出,此次官方指南有宏观上的宣教方式方法,也明确了防范细节。

  在儿童跌倒干预指南中,“学步车”、“游乐设施”就被指有危险。“婴儿使用学步车是重要的跌倒危险因素,曾是发达国家造成婴儿跌倒死亡的重要原因”;“将(游乐设施)器械的高度降到1.5米以下时,从游乐设施跌倒、发生急诊就诊的危险降低45%”。

  分析人士指出,指南的价值就在于包含了“全社会防范干预网”的理念。儿童跌倒干预指南首页提到,“生产安全产品(包括服务)、创造安全环境、对监护人和儿童相关人员进行教育,提高成年人对儿童的看管质量,是儿童伤害干预的工作重点。”其中,“学步车”、“游乐设施”就属于生产安全产品范畴,涉及消费领域的伤害干预。

  这也得到医护人员的认同。“在儿童意外伤害干预方面,医院救治功能有限,不少发生意外的孩子往往没能熬到入院。所以,医院之外的社会伤害干预尤其必要,比如监护人看管、道路设施规划、家庭环境等。”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急诊科主任王莹告诉记者。

  缺乏干预的代价

  在公共卫生领域看来,4份指南关注的正是最“凶险”的意外事故。并且,由于缺乏意外伤害干预,社会家庭都付出惨重代价。

  根据多年从事儿童急救的经验,王莹观察到,溺水、交通事故、坠落是儿童频发的意外伤害事故,并且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儿童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指出,跌倒是造成我国儿童伤害的主要原因,处于伤害原因构成比的前3位。我国江西省2005年监测数据显示:每发生1例因跌倒导致的儿童死亡,就有4名儿童成为终身残疾,有13名患者需要住院10天以上,有24名患者需要住院1-9天。而根据《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跌倒是我国伤害死亡的第四位原因,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为首位。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按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将有4000多万老年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

  分析人士指出,意外伤害对社会、个人都带来沉重负担,比如跌倒会限制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威胁身心健康,相关治疗费用也加重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国外伤害干预开展较早、较为成熟,也是源自曾经的惨痛代价。在《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中就提到,仅2002年,美国老年人因跌倒致死12800人,每年因跌倒造成的医疗总费用超过200亿美元,估计到2020年因跌倒造成的医疗总费用将超过320亿美元;在澳大利亚,2001年,用于老年人跌倒的医疗支出达到0.86亿澳元,估计2021年将达到1.81亿澳元。

  医学专家指出,从卫生经济学角度看,“预防永远要比治疗更省钱、更经济。”

  全民的“干预”意识

  令卫生界关心的是,有了指南,当如何推广?有专家告诉记者,指南图文并茂、行文浅显易懂,是希望在人群中推广,形成全民对伤害进行干预的意识。

  当然,这必须是科学的干预。以争议较多的“扶老人技术指南”为例,马进就指出,“有时热心不一定有好的结果,我们不仅要做好事,也要做正确的、科学的好事。”

  多年从事儿童急诊救治的王莹也认为,全民普及急救知识非常重要。据悉,国内部分地区对警察、消防员、幼儿园保育员开展过基础生命支持技能培训,部分公司、高校也对员工、学生开展过类似培训。但在医务工作者看来,如何形成培训的长效机制,并且扩大社区的培训力度,是眼前必须解决的问题。“毕竟并非每个发生意外伤害的人身边都有一位医护人员。”(记者 唐闻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