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恭城瑶族自治县嘉会乡白燕村九板屯,有一位背微驼的老人,推着手推车行走在乡村公路上,不时停下来,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搬起石块,将路上的坑填平。几年来,村民几乎天天都能看到这名老人在修路,问他图什么,老人笑了笑回答:“闲不住,顺手填填路让孩子们上学不跌跤。”据了解,老人坚持修护村道已有20年之久,当地两条原本坑坑洼洼的村道被他填得平平整整。
七旬老人坚持修路
老人名叫蒋发恩,1932年出生,现住在九板屯的敬老院里安度晚年。9月27日下午,记者来到九板屯,村道虽然不宽,但路面十分平整。
“以前这条路坑坑洼洼,轿车根本进不来,一到下雨天更没法走。”一名乡干部对记者说,这条2.2公里的村道,蒋发恩从2004年住进敬老院起就开始修护了。
在敬老院门口,记者碰到了推着车回来的蒋发恩。“您老刚护路回来?”记者和蒋发恩聊了起来。
“刚到河边捡了点鹅卵石放在车里,看看哪里需要填就填一下。以后这样推车巡路的日子恐怕少了,政府准备把这条路修成水泥路,以后我只能帮大伙打打柴了。”蒋发恩笑着说。
原来,蒋发恩多年义务修护村道的事迹早已传开,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受感动,为这条村道建设争取了项目资金,水泥路即将动工修建。
远近村民深受感动
蒋发恩义务修路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当时白燕村修建电站,大型运输车来往不断,路面很快变得坑坑洼洼,村民出行越来越不便,小孩走路经常摔跤。蒋发恩看不下去,他从电站工地捡来一辆废弃的手推车,动手修好,又找来锄头铁铲,开始填坑修路。
这一修就坚持了下来。为了方便修护道路,他常常带着干粮,在推车上挂上一个旧水壶,渴了就喝口水,饿了吃口干粮接着干。路上凸起的地方,蒋发恩抡锄挖平,凹下去的坑则搬来石块填上,再用碎沙石铺平。就连路边的杂草,蒋发恩也会除掉。
风雨无阻的修路岁月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远近村民的看法也渐渐由不解变成了敬佩。路人有时忍不住问他:“您老何年何月才能修好这条路啊?”蒋发恩憨笑着说:“我无儿无女,没有牵挂,有的是时间,一天修不好,我修一年;一年修不好,就修十年,可以慢慢修。”
不少村民被蒋发恩的这份坚持感动了,有人给他送水喝,有人邀请他中午到家里吃饭暂歇,路人也会停下脚步,给他点上一支烟,对他修路之事赞叹一番,这是蒋发恩最快乐的时刻,满足之情溢于言表。
知足之余回报社会
2004年,年逾古稀的蒋发恩被接到九板屯里的敬老院生活。闲不住的他又开始修护九板屯的村道。几年后,九板屯的村道也被他填平了,但每天蒋发恩还是会去巡查一遍。
采访中记者看到,蒋发恩的两腿膝盖上贴着膏药,步履已经有些蹒跚,推车的手也有些颤抖。村民说,上个月天热时,蒋发恩在修路时突然晕倒,村民见状赶紧上去把他扶起来,要送他去医院。但蒋发恩说没关系,休息一下就好了,村民便让他饮水休息。过了不久,他又推着车往前走。村民感叹道:“他年纪这么大了,我们看着既感动又心疼,不知道他这么坚持修路到底图什么。”
“我爷爷说,修路架桥都是善事。”蒋发恩说,小时候他家里特别穷,连吃顿饱饭都不敢想,更别说结婚生子了。回想起那段穷苦的往事,蒋发恩还有些哽咽:“还好都熬过来了。如今,无儿无女的我还能得到政府照顾,有吃有住安度晚年,我觉得很知足。为周围的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挺好的,举手之劳给大家行个方便,看到车能开进来,孩子们在路上跑跑跳跳不会摔跤,我很满足。”(南国早报 记者 唐晓燕 通讯员 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