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般摆谱
还是被误读
本报记者对话“惹祸”驴友队伍领队许宁
10月12日,当这支因中途改变路线导致延迟了6天才出山的驴友队伍,在四川耿达乡正河沟口老房子出山时,当地政府组织千余人、耗资十余万元的搜救行动总算告一段落。搜救虽然结束,由于救援人员感受到被救驴友非常冷漠甚至还表现出“英雄一样摆谱”的态度,使得这支惹祸的驴友队伍陷入公德与良知的舆论漩涡。
10月15日,本报记者专访驴友领队许宁。面对舆论指责,许宁表示自己和队友们对于救援行动是心怀感激的,“我们没有像英雄一样摆谱,没有,没必要,我们也不会摆。”但这与搜救人员的表述,却完全不同。
临时路线是即兴选择
“就好像你回家,原本往右走,今天想改一下,往左走”
作为深圳登山协会会员,许宁接受过协会组织的多次课程培训。他说,他的领队生涯至今也已四五年,类似的徒步行动和所遭遇情况他之前都经历过,算是一个比较资深的驴友。在谈及此次穿越行动比预期晚了近6天才出山的情况时,许宁回答很直接:户外的活动本身就存有不确定性,一般正常来讲,一个穿越活动周期延长48小时之内的,都是很正常的情况。但这个48小时也并非国际标准,只应算是一种经验,属于可以接受的“度”,这一点许宁自己也承认,“但超过48小时,一般就可以判定是失踪。”
在归结此次穿越中的最大问题时,许宁觉得是他们当时对临时改变的那条线路掌握度不够。至于修改原因,并非其它不可抗原因,只是觉得队员们的状态和装备都很好,向导也告诉他们这条路是没有人走过的,两天也能出山,“对驴友来说,探索这种未知领域的欲望会非常强,既然我们有足够的装备食物,时间又非常吻合,就愿意去尝试。”他将这个决定形容为非常即兴也非常感性,再无其他特别,“就好像你回家,原本往右走,今天想改一下,往左走。”
如果撇开当地的救援行动和媒体关注,单纯从结果上来讲的话,许宁认为此次穿越行动是成功的。
双方说法完全相反
“感恩是放在心里的,泪流满面不代表就是感恩”
就在许宁他们安全出山后,央视报道中也播出了救援人员和医护人员对这支驴友队伍所表现出态度的不满。四川省山地救援总队教练秦卓然更是表达了对这支队伍的气愤:“坐在那里像个英雄一样摆谱。”
对此,已经回到深圳的许宁也向记者表达了他的看法:“我们没有像英雄一样摆谱,没有,没必要,我们也不会摆。”许宁觉得,现在一些媒体可能对他们的话语有些断章取义,可能有一些误读。“队员们在山里那么久,出来以后会有一种情绪的释放,毕竟在山里那么久,现在安全出山了。那些80后、90后内心比较开朗,会摆摆POSE拍张照片,但不能将这些说成是对救援人员的漠视。感恩是放在心里的,泪流满面不代表就是感恩。”
此外许宁也解释,他们在山里确实不知道外界的情况,不知道有那么多人在搜救他们,但在山上看见有人在搜救他们时,他们心里是很感激的,“百感交集,毕竟是人啊,不可能没有一点感触的。虽然是我们自己走出来的,但我们还是很感动。”
不过对于驴友们的态度,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参与救援的武警森林部队卧龙中队战士任世敏也在镜头前表示,他们在发现这支队伍并提出要对他们进行帮助时,驴友的表现让人失望,“口气比较冷漠,觉得我们管闲事。”而四川卧龙森林公安局副局长刘麒麟也回忆称,当时驴友在面对救援人员时甚至“叫别人滚”,“他们(驴友)说,你们(救援人员)是为媒体报道才来的?”
“感恩不代表泪流满面。”许宁在谈到有关他们漠视搜救人员的报道后,多次向记者强调,在现场他们当着当地政府的面,做了非常诚恳的道歉。“我们没有一个队员说‘别管我们的事情’啊,‘是你们自己要来救我们的’之类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