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靠”的难题
从2005年开始,坤叔抓紧办“转正”的事,开始以“助学者协会”的名义申请登记。
当时的情况是,像助学团队这样的公共服务类社会组织,必须先找到一个主管单位,才能向有关部门提出注册申请。于是坤叔开始“找婆婆”。
接踵而至的就是一连串的碰壁、尴尬和笑话。
关工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局、残联、妇联、团委、政协、个体协会……找过多少个部门,坤叔记不得了。但答复是一致的:我们管不着你。
关工委的人瞅着当时还没退休的坤叔一脸惊讶:“我们这里都是老干部的组合,你们团队里什么人都有,做生意的、民主党派的、工人农民解放军……你们怎么是归我们管呢?”
为了找到“婆婆”,“擦边球”也打过不少。坤叔找到妇联,试图用“助学———孩子———妇女儿童工作”的关系说服妇联接收下他们这个队伍。
当时被拒绝的情形,至今想来让人哭笑不得。“被笑话,被人家赶跑,好丢脸。”坤叔说。
2008年左右,民间组织注册的口子松了些。吉林、深圳等地开始放宽政策,不时有某某团体注册成功的消息见诸传媒,助学团队的一个深圳成员跟坤叔打了包票:“来深圳注册吧,一定能成。”
坤叔兴致勃勃地抱着一堆材料,登了深圳民间组织管理部门的门。没想到对方一句话把他打回了原形:“助学也算是个行业吗?”
“美容美发的、拉二胡吹口琴的、冶金行业、做饮食的都有协会,助学也算是一个团队吧?都是爱好,和吹口琴拉手风琴有什么区别?”他想不通。
2011年4月,广东省民间组织管理部门的一位科长明确告诉坤叔:“政策已经放开了,你完全可以在东莞注册,马上就可以注册。”
“我说我不想再去找了,就算去也是揣着炸药包去。那位科长半开玩笑地说,‘你什么时候去,可以算我一份’。”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