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与面子,莫非成“死结”?(调查·城市管理问题之五:城管怎么管(中))
——对深圳、珠海市城管现状的调查
“要生存,还是要面子?”每当出现城管与小贩冲突的新闻,社会舆论总会发出这样的质问。质问的对象除了作为当事一方的城管外,还有管辖城管的政府。生存与面子真是一对解不开的死疙瘩吗?2011年8月,记者带着这个问题到深圳与珠海采访。
小贩坚守的理由
那几天,深圳正备战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根据惯例,每逢举办重大国际性活动之前,城市的领导者都会要求对城市治安、市容等进行严格整治。
这种时期,街头小商贩备受“关注”.但即便如此,深圳的街头小商贩却仍在坚守。“以前他们晚上9点左右就出来了,现在要到午夜十一二点。”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
记者从当晚9点起就在深圳最繁华的华强北地区附近某路段“蹲点”,但直到午夜12点才看见有小贩陆续出摊。记者与一位卖小饰品的摊主攀谈:“怎么才出来啊?这么晚了。”摊主:“开大运会啊,城管管得严。”“那要摆到几点呢?”“两三点吧。”“这么一会儿能挣到钱吗?又不是周末,没多少人啊。”“这月肯定受影响,但不出摊吃什么啊?”
“不出摊吃什么?”面对这个问题,城管也认为不可回避。资料显示,城市中的小商贩多来自农村,年龄大都在30岁至50岁之间,除了自己生活外,还要抚育子女、赡养老人,生活负担沉重。但另一方面,他们的劳动技能有限,就业难度大,即便能谋到一份工作,收入一般也很微薄,难以支撑整个家庭。
深圳和珠海都是外来人口集中的城市。许多小贩表示,但凡能有一份收入过得去的工作,谁愿意过这种成天被人撵的生活?
城管注定扮演“黑脸”
其实,与生活在社会底层别无选择的小贩相比,作为执法者的城管往往也没什么选择余地,以至于在对城管的采访过程中,记者不断听到“我们才是弱势群体”、“媒体对我们有偏见”之类的声音。
城管“相对集中的行政处罚权”,注定其在多数情况下扮演“黑脸”的角色。深圳南山区一位城管干部说:“其他一些部门的工作是让群众得实惠,即便没有付出100%的努力,也会得到表扬。但我们城管却是给人找‘麻烦’,做得越多越挨骂!”事实证明,自从城管队伍成立以来,关于城管的各种负面新闻从未在媒体上消失过,这固然与城管的执法方式与人员素质有关,但其所扮演的“黑脸”角色无疑也为他们招来不少骂名。
不过,城管的负面形象也在逐渐改变。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体的关注,社会对城管面临的体制困境有了更多的了解,另一方面,城管自身在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深圳一位城管干部说:“这几年领导对执法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我们队伍的变化简直翻天覆地。”
8月15日,在珠海市狮山路,经营着一家大排档的阮先生,因为店铺狭小占道经营而被查处。面对记者采访,阮先生对城管的执法说了几句实在话:“他们没有错,我知道他们是按照规定在执法,我只希望政府能给我们生活在底层的人更多的宽容。”
阮先生“不怪城管怪政府”的话语背后,也点出了城管在解决与小贩矛盾中的局限性。在目前的行政架构中,城管部门更多地是体现“执行”的职能,在政策制定方面的话语权则相对弱势。所以,明知在现阶段“清除小贩”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依然要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