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公益慈善组织缺人才 18.4%从业者月入不足千元(2)

2011年10月25日 14:24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缺人才与留不住人才之间的尴尬

  近几个月来,公益慈善领域的信任危机使得公众疾呼,公益慈善组织急需专业的高端人才加入,来引领和规范这个组织朝着专业化、健康化的方向发展。但另一方面,偏低的薪酬又很难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

  目前相对而言,一些大企业出资设立的非公募基金会和境外慈善组织的驻华机构的薪酬待遇会高些。其次是一些大型公募基金会。但据记者了解,北京一些大型基金会工作人员的薪酬,也并非普通公众想象的那么高。不少基金会的普通工作人员的月收入大概在四千元左右。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记者采访的公益慈善从业人士在谈及自己的薪酬待遇时,都要求在报道中“使用化名,不要直接提我们机构的名字。”“公益慈善从业者收入低,在业内早不是个新鲜话题了。因为待遇无法提高,大多数草根NGO的员工队伍都很不稳定,通常工作一年以上都属于老员工了。”硕士毕业后进入一家环保NGO的薛金川已经工作两年了。

  薛金川告诉记者:“很多员工刚刚进入机构的时候都热情澎湃,觉得自己投身了一个理想而高尚的事业。但是,最初的激情过去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发现体面的生活不是凭激情和爱心就能获得的,现实问题接踵而来,成家怎么办?未来怎么办?”

  公益慈善组织薪酬问题的另一个关键是,刚进入公益行业的从业者收入虽然低,但相较于其他行业来说,还不至于有太过悬殊的落差。但是收入没有太大的上升空间,在这个行业工作几年后,与同龄人的差距就越来越大。在这一情况下,大量公益慈善圈内的人才流失。

  公益慈善界薪酬低,除了这个领域的资金不足外,还源于社会对公益组织员工高薪并不认可,甚至一些公众认为公益机构的人就应当无偿奉献,所以公益机构限于公众的压力,也不敢提高薪酬。

  对此壹基金创始人李连杰曾表示:“公益专业人才必须给足工资,否则,他也将在两三年后变成被救助对象。”

  仅7.22%的公众认为公益慈善从业者应该拿高薪

  但公众对李连杰的观点似乎并不认同,他们更多希望做公益是一种无偿的纯粹付出。

  搜狐公益日前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仅有7.22%的网友认为,做公益要高薪,这样可以让更多专业人才投入这个领域,更好地发展这个领域。

  这项调查结果显示,41%的网友认为公益慈善领域引进高端专业人才是锦上添花的事,能有高端人才加入更好;希望有高端人才义务加入公益事业,不取分文报酬,或者接受较低的薪酬。

  有29.08%的网友认为,公益慈善领域更需要高端专业人才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引领这个行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有28.35%的网友表示,没必要引进高端人才,做公益慈善有爱心最重要,其他的不需要太看重。

  有36.1%的网友认为,做公益就是应该不取报酬,或者领取比其他行业人员更低的薪酬。

  23.85%的网友表示,公益慈善也是一个行业,一个领域。公益事业也应该有一个跟其他行业类似的相对的薪酬标准。

  仅有7.22%的网友认为,以目前的社会发展需求来看,公益领域也必须要有能吸引到高科技的人才进入的机制,高薪是吸引高端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工作人员平均年薪过十万而被公众关注的深圳市慈善会秘书长房涛曾表示,公众一方面要求慈善组织透明规范,传播善用新媒体,项目和劝募能全方位品牌建设;另一方面又希望公益机构工作者都是奉献型的道德楷模。这样的冲突造成了社会和公益组织从业人员对很多事情的不理解、不认同。

  合理的待遇有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提高公益行业的待遇,并不是说做公益的要拿高薪,而是说应该参照市场水平,给予公益人士合理的待遇。”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刘洲鸿认为,“目前在我国,对于绝大多数公益行业从业者来说,公益工作既是事业,也是养家糊口的手段。”

  “客观来讲,目前中国公益领域从业人员的薪酬待遇不仅是低于同等学历的其他行业,而且是严重低于其他行业。”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说。邓国胜认为,资金问题是所有公益组织普遍面临的困境。在资金本来就紧缺的情况下,薪酬也就难以提高。

  邓国胜告诉记者,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公益慈善机构从业人员的薪资水平,一般是略低于商业机构、但高过公务员收入。

  事实上,公益慈善界薪酬低,除了这个领域的资金不足、社会对公益组织员工高薪不认可外,还有一个制度和政策上的限制。例如基金会行政开支比例不得超过年度支出额的10%,公益组织平均工资不得超过当地平均工资的两倍,否则不可享受减免税待遇等。这意味着再出色的公益人才、公益机构的领导人收入也是有限的。

  “如果公益慈善组织的从业人员都不能过上体面的生活,你怎么会放心把善款交到一群生活在穷困边缘的人手里,然后指望他们仅仅凭着爱心和高尚的追求去长期地帮助更穷困的人?你怎么能指望他们用专业的知识、先进的手段去推进这个行业的发展?”社会保障学者王祎说:“其实大家都应该知道,合理的待遇才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舒迪)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慧】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