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施工方在水泥、石头等基本材料上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怎能让人相信整条公路的安全系数,又怎能让人不去联想隐藏在劣质工程表面之下的利益链条呢?
建筑工程质量,备受公众关注。公路、楼宇、桥梁,这些都与每个人的安全紧密相关,容不得半点侥幸。
据媒体报道,黑龙江哈尔滨至阿城公路工程建设中,一座立交桥的护坡工程质量堪忧。用来浆砌石块的水泥,时间不长就开裂,甚至用一根树杈就能撬起一大块水泥,用脚一踹水泥块就粉碎。
对此,施工方的回应让人啼笑皆非:工程尚未完工,无法定性为“豆腐渣”工程。而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对问题路段的护坡进行修补。
工程质量好不好,究竟由谁说了算?没完工就不算“豆腐渣”,施工方的底气从何而来?
负责哈阿公路桥梁护坡施工的包工头向媒体表示,此项工程是从某位领导大哥那里包来的,没有承包合同。一句“领导大哥”,着实耐人寻味。
护坡及其附属的隐蔽工程,承载着加固、稳定桥梁护坡基础的作用。如果施工方在水泥、石头等基本材料上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怎能让人相信整条公路的安全系数,又怎能让人不去联想隐藏在劣质工程表面之下的利益链条呢?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有人在工程发包过程中,忽视施工者的资质,认为“谁都可以干”;施工者只要不出事就没人管,干砸了无非重新来过;监管者监管乏力,其结果不言自明。
工程没完工,算不算“豆腐渣”工程,社会公众的确没法定性。不用说隐蔽工程的具体质量,就是地面上的工程,公众也无法全天候地监督施工的进展。但是,越是隐蔽工程,越需要施工单位拿出“百年大计,良心为本”的态度。可惜,我们看到听到的,很多是“短命桥梁”、“拉链路面”、“崭新危房”……面对工程质量带来的无穷隐患和巨大的资源浪费,到底谁能负得起责,买得起单?
施工者及时修补缺陷是明智之举,但建立起公众对工程质量的信心,却不是一日之功。
袁 泉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