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三】
深夜11点,高婷轻手轻脚地走到爸爸床边,看了看输液瓶中的药水——就快输完了。她站着等了几分钟后,熟练地消毒,熟练地把输液针拔下来插到另一瓶药水上,又轻轻给熟睡中的爸爸掖了掖被角,最后才悄悄地退出来。
一回到家,高婷就忙开了,麻利地扫地,擦桌子,整理院里的输液瓶,一切井井有条。做完这些,她开始生火做饭——“厨房”就在院子里,一个烧干柴的铸铁炉,一口铝锅,一个炒锅。煮上米粥后,高婷回到屋里开始给父亲按摩腿。
“妈,县教育局的叔叔给了俺5000块钱,你带俺爸再去看看吧,家里有俺呢!”母亲闫九荣闻言泪如雨下。丈夫出车祸后的两年多时间内,闫九荣一直在医院陪护,最近实在是借不到钱了,两人只好回家了。
刚出事的时候,婶婶怕高婷受苦,就接她去吃饭,她去了几次就不去了。婶婶到高婷家找她,看到她捧着一锅面糊糊正在吃,“婶儿,俺学会拌疙瘩了,以后能自己做饭吃了。”看着那拌成一锅粥的“疙瘩”,婶婶失声痛哭……
现在高婷擀面条、拌疙瘩、蒸馒头样样行,味道还不错。
以前的她连自家的地在哪儿都不知道,现在学会了种麦子、锄草、掰玉米;以前的她想买零食了就跟爸妈要,现在的她蹬着三轮车拉着大白菜去集市上叫卖;以前的她总喜欢腻在妈妈身边睡觉,现在她拒绝去婶婶家睡觉,独立支撑家庭。
有好几次,高永革都想把伤腿锯了,但每次高婷都鼓励爸爸要坚持下去。
“图个啥啊!孩子跟着遭罪,俺难受啊!”一个坚强的汉子,哭成了泪人儿。
在外墙上,有两行略显模糊的铅笔字:“不向困难低头,我们是勇敢和坚强的。”高婷说这几个字是她前年写的,“爸妈都在石家庄的医院里,家里只有俺一个人,害怕的时候这几个字可以鼓励俺。”
晚饭熟了,米粥馒头,水煮白菜。
看着这个破旧空荡的家,看着只有水煮白菜却依然吃得津津有味的一家人,看着这个遭遇不幸却选择坚强的14岁小姑娘,记者一时哽咽。
不向命运低头(记者手记)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如果说一个18岁的孩子有这样的遭遇和表现,我们会在同情的同时对她表示赞赏,但高婷才14岁,就已经遍尝艰辛,我们在赞赏的同时,恐怕更多的是心酸。
两年,这个时间可能还会更长,正值豆蔻年华的高婷,没有抱怨老天的不公,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选择了迎难而上。
“命运无法选择,但可以改变。我不会向命运低头的。”高婷说还有那么多人关心她支持她,有医院为爸爸减免医药费,有县教育局对她的鼓励,有社会上的叔叔阿姨对她的帮助,有老师同学对她的关怀……这些她都默默记在心里。
“长大后我一定会回报社会!”从14岁的高婷嘴里说出来的话是那么真挚。
记者的采访结束了,但高婷的生活还在继续。收获与失去永远是一对孪生姐妹,野外的花朵肯定比温室的花朵更能经受风霜的考验!本报记者 李增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