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因为病痛难忍,无药可医,所以自愿投水而亡,与他人无涉。”
是怎样的无望,让73岁的郑立松写下这样的绝笔后,选择在漆黑的夜里,一跃跳进了深深的厚大溪?
昨天上午,本报《浙中城事》热线接到读者张先生打来的电话:婺城区汤溪镇下金家村旁的厚大溪里发现一具男尸,是一名老人。
昨天早上8点半左右,上金家村一名村民发现,厚大溪岸边杂乱地放着一堆衣服。
不远处的桥上有一只手电筒,旁边是一张土黄色的硬纸板和两张钉在一起的白纸条,分别用两块石头压着。
土黄色的纸板上,写着“郑立松死处”几个字,像是用黑色的墨水写的;第一张白色的纸条是遗书,上面写着:“本人因为病痛难忍,无药可医,所以自愿投水而亡,与他人无涉。”
字是用蓝色圆珠笔写的,上面还盖了一枚红色的私章,落款日期是11月5日。
人们很快就发现了郑立松,他飘浮在离岸边一米多远的水面上,已死去多时。
他身上穿着的,是一件青色的寿衣!
接到报警后,婺城公安分局汤溪派出所派民警赶到了现场。
虽然遗书的落款日期是11月5日,可是头两天村民经过此处时,并未有任何发现。
根据老人遗体的浮肿程度,警方推断,死亡时间可能是11月6日晚上或11月7日凌晨。而且,从现场遗留的物品判断,老人是自杀身亡的。
郑立松是隔壁的上金家村人,今年73岁。
可以想象,在一个漆黑的夜晚,老人打着手电筒,走了一里多路,来到下金家村的厚大溪边。沿途都是农田,路不好走,老人走得很慢,就那样一步步地接近死亡。
他把早已准备好的遗物在桥上放好,然后平静地换了衣服。
死亡现在离得是如此的近,对这个世界,他已无眷恋,纵身一跃,跳进了溪里……
是什么样的遭遇,让一位年过7旬的老人写下如此绝笔,最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在村民和亲人的叙述中,事情的真相慢慢得到还原。
郑立松原本是汤溪镇汤溪村人,几年前卖掉房子,搬到了上金家村。他为什么要搬家?没人知道。
老人没结过婚,无儿无女,几十年来都是一人独居。
郑立松有一个哥哥,叫郑立初,那是他唯一的亲人,住在和下金村一溪之隔的上徐村。
听到这个噩耗,郑立初和妻子带着香、蜡烛和纸钱,匆匆赶到现场。
郑立初已满头白发,望着泡在溪水中、已天人相隔的弟弟,神情黯然。
“他老早就说过,不想活了……”郑立初说,这样的丧气话,弟弟在他面前说过好几次,“我还以为他是独居久了,精神有点问题,没有在意。没想到他真的是想好要死了。”
几十年来,除了逢年过节必要的走动外,平日里兄弟俩并不怎么接触。弟弟在想些什么,郑立初并不十分清楚,甚至连遗书上所说的“病痛”,他也是一头雾水。
在哥哥看来,弟弟曾经当过兵,有补贴,还有房子,“我觉得他至少吃穿是不用愁的……”
郑立初站在岸边,有些自责。他的妻子蹲在岸边,默默地烧着纸钱。
对于郑立松的死,围观的村民都忍不住一阵唏嘘。
“他的户口是在我们村的,但是几年前卖掉了这边的房子,搬到了上金家村,具体原因我也不是很清楚,”对于郑立松,汤溪镇汤溪村村主任卢主任印象并不深刻,“只知道他是个单身汉,习惯一个人独来独往,跟大家接触很少的。”
为数不多的几次接触,是郑立松到村委办公室来办理一些手续,“他今年来办有线电视,是我接待的,我帮他办好后,他还蛮高兴的。”
做了几年邻居的上金家村村民,跟郑立松也没有什么来往。大家只知道他有三间房子,相比村里其他老人,他的生活还算过得去。
遗体被打捞上来后,民警在郑立松的腰间发现了一个封闭的塑料瓶,里面有3400元现金。
按照第二张白纸条上的说法,这笔钱,郑立松是用来感谢帮他打捞遗体的人的。(通讯员 黄斌 陈增杰 本报记者 朱丽珍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