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还是第一位
婚前不在乎“裸”,只能证明感情基础扎实;婚后,几乎都把存钱买房放在首位
羊城晚报记者随机采访了参加这场集体婚礼的5对夫妇,都是“裸婚”或“半裸婚”。记者发现,“裸婚”夫妻中几乎没有“80后”常见的“闪婚”,几乎都是恋爱2年甚至更长时间,而期间更有不少经历坎坷。
瑶瑶是湖南姑娘,在广州遇见了兵兵,由于他家条件一般,瑶瑶爸妈起初非常反对,即使到了今天,他们依然觉得有点心酸和遗憾。为何“一意孤行”?瑶瑶说:“兵兵人有担当,工作努力,我对他有信心!说到物质条件,以前也有条件好的男人追我,当时我也会比谁的物质条件更好;但遇上兵兵后,才知道那是因为你不够喜欢对方,才会以物质权衡,我和兵兵的爱,完胜!”
郑娟和王瑞君还是高中同学的时候,就暗生情愫,但直到大学才开始正式交往。如今,通过7年爱情长跑,两人步入婚姻殿堂。2010年冬天,两人在老家农村里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没有新房、没有钻戒、没有送亲的豪华车队、没有蜜月旅行,只有带着诚挚祝福而来的亲人。“花了大概几千元,就在老房子里办的,也没有请太多朋友,和其他人没法比。”王瑞君说,不和别人攀比,看着别人的豪宅也没有心理落差。“虽然我们现在还住着出租房,虽然我们的交通工具是两个轮子,可是我觉得无限的幸福。”郑娟说,“选对了那个愿意爱你疼你为你一生的人,即使以‘裸婚’开始又何妨?”
婚前不在乎“裸”,只能证明感情基础扎实;婚后的生活,几乎所有小夫妻都把存钱买房放在第一位。
“我们要在两年内买房,而且要100平方米。”今年刚满25岁的袁欣的很坚定。杨欣、袁欣的月薪加起来过万元,但均价过万的深圳楼价,依然让他们喘不过气来。“要是不逼自己一把,明年复明年,真不知道何时才能买套房子住。”袁欣的话,是讲给记者听,更是讲给自己听。
虽然郑娟并不计较,但王瑞君依然对妻子深感愧疚:“她不物质,家人又都很开明,真的是我的幸运。但实在是亏待了她,以后一定要让她过上好日子。”在王瑞君的婚后五年计划中,买房是第一目标。两人目前居住在浙江小城淳安,房价在8000元/㎡左右。“未来五年之内想买个60平方米的,大概50万元吧。”然而这是按目前的楼价估算,小两口即便每年存下10万元,五年后能否如愿真还得看运气。
年过三十、已经有些积累的薛晓刚的“裸婚”并不算彻底。今年5月,他和妻子买下一套70㎡的二手房,位于广州芳村,“拿到房产证第二天就去办了结婚证,现在月供2000多元,日子过得比较紧,不过终于安定。”薛晓刚一边说,一边回头问比他小13岁的妻子“(老婆)大人,你说是不?”妻子笑答:“和你在一起,什么都好!”
异乡漂泊、高房价,都是摆在朱荣舟和刘丽面前的难题。在花都工作的朱荣舟至今还没想好是在广州买房、还是回湖南置业。但未来三四年内攒出房子的首付,仍是他的目标。因为买房有压力,对于父母想要抱孙子的想法,朱荣舟显得很理性:“生小孩,我们这个年纪还负担不起。”为了攒钱买房,两人希望收入能更高一些:“我想找个更好的工作,刘丽想开个网店,自己创业。”刘丽说,现在的朱荣舟不像以前那样大手大脚花钱,变得更上进,会为了考执照而看书看到凌晨,他希望我以后过得更好;现在的刘丽,也不再是个“月光族”,天天就知道买零食,看漂亮衣服……
物质,也就是精神
房子在婚姻中的地位,不仅是固定资产,也是提供安全感的精神保障
据网上调查统计,80%的男性赞成“裸婚”,而70%的女性觉得“裸婚”绝不可行。究其原因,在结婚之前,男人更关注压力,而女人则更关注未来。男人认为,“裸婚”可以让他们适当缓解压力,而女人更多地考虑衣食住行、生育乃至子女教育等现实问题,所以她们对“裸婚”并不看好。
对于“裸婚”,男女分歧为什么这么大?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讲师裴谕新博士认为,把婚姻视为生活水平提高的跳板和物质保障,是女人排斥裸婚的主要原因,所以,“裸婚”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忠诚地问清楚自己,假如想把婚姻视为“跳板”、“身份的变更”、“生活的改善”,那就不要“裸婚”。“甘愿‘裸’,就可以‘婚’;如果不甘心自己继续‘裸’,就不要‘婚’。否则就会特别不稳定。”
“裸婚”一词的兴起,从反面折射出公众对裸婚是否能天长地久的质疑。
裴谕新认为,在“裸婚”关系中,担忧的大部分是女性,因为它实际上是结婚的财产保证不足,而这一般是由男方提供的。裴谕新刚刚从日本回来,发现日本社会也是认为结婚需要男人有房有车,在日本有一大批30多岁的男人没有结婚,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资本结婚,所以就索性不结。在上世纪50-70年代的中国,结婚大多数都是“裸婚”,却没有人觉得有什么问题,比如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金婚》里的故事情节,几颗糖、一包烟就是一个婚礼,但这并不是因为大家喜欢“裸婚”,而是因为那个年代大家都没有物质积累,“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都“裸婚”,反倒无所谓。到了上世纪70年代,社会允许人们积累财富之后,人们结婚就开始要求一些东西,“三大件”的演变正是生动说明。
从理性上来说,婚姻基本上就是经济的保障,一般传统都觉得女人应该“往上嫁”,要求男方有财产,建国初期的中国人没有办法积累更多的财富,“暂时”放下了婚姻关系中女方对男方的物质要求,现在质疑“裸婚”,不过是把物质要求“捡回来”了。这大概也解释了一个现象,就是为什么“裸婚”夫妻婚后的生活重心仍是攒钱买房之类的物质诉求。
其实,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租房可能比买房更划算,为什么结婚这么看重房子?裴谕新认为,因为房子是固定资产,是一种物质积累。在记者的调查中,已经看出一些端倪:房子在婚姻中的地位,不仅是固定资产,也是提供安全感的精神保障。
回想中国古代和近代社会,女子出嫁时,往往要求男方提供彩礼,包括买一箱全新衣服、全套首饰等,潜台词就是“我这辈子都可以不用再花钱去买新衣服、买首饰”,这是女方获得安全感的一种方式。买房,固然是为了改善居住环境,更重要的是为了“心里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