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陕西)我省今年在提高冬季供热价格的同时,也将同步提高居民冬季取暖费补贴标准。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提高取暖费补贴标准主要是向低收入群体倾斜。目前城市中的打工者很多居住在城中村,他们是如何过冬的?
集中供暖首日
城中村中大多没动静
11月15日,这个北方大部分地区集中供暖的日子,天阴沉沉的,47岁的吕文芳凌晨5点45分,准时出现在红庙坡人流密集的城中村街头开始卖菜盒,三轮车上,捏好的面团放在一边,她手脚麻利地擀皮,捏菜盒,炸菜盒,收钱。由于长期干活,瘦弱的吕文芳手上青筋爆出,布满了烫伤的疤痕,这是她到西安打工的第七年。她脚上穿着自制的布鞋,由于清晨的温度只有7℃左右,加上小雨,她时不时地跺跺脚。到中午1点,她急匆匆地将三轮车推到了附近的一个5平方米的旧房子,将炉子、原料一件件搬了下来,房子地板湿漉漉的,她提醒记者小心漏雨的屋角,这是她的“工作室”,她住在离此不远的一个旧筒子楼,有一个在西安市第十中学上高三的孩子,说到取暖,她淡淡地说:“现在还行,不算冷。”
吕文芳居住的筒子楼建于上世纪80年代,楼道黑乎乎的,窗户破了,窗框掉了下来。走进去只觉得和室外温度没有差别,甚至由于阴暗老旧,给人的感觉似乎比室外还冷。楼道里昏黄的灯,只能保证行人不被楼梯间的杂物绊倒,屋子大约15平方米,摆着两张床一个碗柜,床上靠墙摆放着一堆课本辅导书,楼道里放着一个小炉子堆着些蜂窝煤,吕文芳并不知道今天是集中供暖的日子,她说炉子是用来做饭的,不打算用来取暖。说到原因,吕文芳叹了口气:我也知道娃读书冷得很,关键是自己煤气中毒过一次,差点没抢救过来。
记者在红庙坡与画斋、沙井村走访了17位打工者了解实际的取暖方式。由于居住面积小等原因,屋子面积多为10平方米左右,一般住2人到3人,修鞋匠刘峰指着屋里零乱的摆设说:“人就快没处下脚了,没地儿放炉子。”
电热毯由于价格便宜,17户人家家家都有,但沙井村卖鞋的担心,她屋里走线零乱,插座上、电线上都粗糙地缠着黑胶带,她说:“我开一会电热毯就要摸摸电线,线一热就得关,怕着火啊。”来自湖南襄樊的周梅一家摆摊卖杂货为生,她说自己从小就怕冷,想赶快攒钱买个电暖器,“等到下雪了就开。”
吕文芳的屋子里有个空调,但她说:“不论冬夏,从没动过开的念头。”
太贵的不考虑
一冬取暖费上限是400元
关于如何取暖,吕文芳想了很多办法,由于自己早上三点半就要起来准备菜盒的原料、和面,屋里只有孩子,电暖气实在费电,她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大女儿在东北上大学,两个孩子每年的学费生活费开支庞大,丈夫在不远处开着个家电维修铺,夫妇俩都是全年无休,“一个月我俩人加起来收入是3000元左右,刨去生活费、房租水电费,和孩子学费,真的不剩啥了。”
问到冬天的取暖费最高预算,吕文芳伸出3个手指,“三百,再多就不行了。”
以这个四层楼的筒子楼为例,记者随机走访了周围约10户人家,多为外来打工者。51岁的刘桂兰说,煤球今年涨价了,一块钱能买两块,一天少说也得烧6块,取暖费的上限300到400元。
如果能够集中供暖,和市民一样按面积交费,他们是否愿意?15户人家里13户表示不愿意。从汉中来西安卖面皮的张晓花一家三口都住在沙井村,孩子只有4岁,“因为有孩子所以一直开着电热毯”,她把手伸进去捂了一会,一家人在房子里,根本就没有地方放炉子,村里的民房统一没有暖气,房东的屋里可能会用空调或者电暖气。
在记者4天时间的走访调查中,大多数城中村居民表示,生炉子不方便不安全,电费贵也不考虑买个空调取暖,27户人家中有4户用的电暖气,只在特别冷的时候开,现在还不到时候。价廉省电的电热毯家家户户都有,部分人家晚上已经开始用了。
胡家庙的吴师傅家在河南农村,来西安6年靠卖蜂窝煤为生。“冬天好些,最好的时候一天卖2300块。一块蜂窝煤赚两三分钱。”吴师傅租住的旧民房一个月房租190元,屋子在阴面,下雨就漏,他舍不得烧煤,冬天干活冷了,就在院子里搭个简易炉子烧些自己平常捡来的旧书木柴。
年轻艺考生 “用梦想取暖”
11月14日早7点,记者在罗家寨口遇到了17岁的王子林,她背着画夹,步伐很快,边走边咬手里的煎饼果子,赶着去一个村里的艺术培训班。
王子林和同屋的马丽丽来自咸阳,今年高三,都准备考美院,两个女孩租住的这间房子不到6平方米。
她们每天的生活就是上课,吃饭,晚上还要在房子里继续练笔,王子林带的笔记本锁在行李箱里一直没打开,“没时间上网,上网费还要一人每月50块,划不来。”
下午5点,王子林一进屋就不停地搓手,坐在床边拉出自己的画夹练习素描,“趁着自然光线再练一会。”由于是短租,每天的房价是25元,加上吃饭、上课每天平均花费约100元。取暖的问题,两个姑娘还没认真考虑,“到时候再看吧,冷得不行,我们就买块电热毯。”
她们不是没想过租个暖和的屋子,“但我们总是断断续续的短租,人家不给租,主要是那样的房子太贵。”出门一月的花费已经是家长一个月的收入,“你看我们周围同学都是这样扛着,没事。”
房东张先生印证了这个说法,这个小型招待所5层楼,均无取暖设备。
进入到村中满眼可见的,就是出租房子的广告和美术培训机构招牌。随意走进楼里,过道里贴满了美术作品,每层栏杆上都挂着许多衣服,让入户的阳光暗淡。
走访了多家租住房,住房情况大同小异,房子里也没什么取暖设备,就是一张床,几个简易的家具。
年轻的艺考生们都没有多少取暖的措施,只能是穿厚一点,被子盖得多一点。
家在洛阳的18岁女孩刘雅头一次出门,虽然总觉得西安的温度低,但她一直在努力适应,眼神里都是期盼:“家里当然是暖和,可在外头就是这样,我可不能太娇气,就当是磨练意志,用梦想取暖好了。”
流动低收入者期待获助
据了解,我省今年在提高冬季供热价格的同时,也将同步提高居民冬季取暖费补贴标准。调整范围为机关、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城市低保户、农村低保户和农村五保户,共涉及155万人(户),其中城乡低保户和农村五保户133万户。提高取暖费的新增资金部分基本都由省财政负担。
然而目前很多城市中的打工者似乎很难划拨到任何一个得到补贴的群体里,打工者多是农村户口,农村低保户的申请要在户籍地申请,很多人并不符合标准。市民刘先生月收入1000元左右,他曾在网上发帖询问自己是否属于低收入群体,能否获得取暖补助,在得到否定的答复后,有人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好像没听说过有这么个规定,只有交了取暖费后到单位去报销的,你可以到社区问问。今年的取暖费提了许多,收入较低的话,建议还是用电暖气或空调,电的价格相对还比较低。”
高校老师林子越认为,低收入群体有很多实际困难,加上流动性较大,如果要申请相关补助可能会存在问题,政府部门应该对他们有对应的政策或是解决办法。长期关注城中村问题的陕西省社科院副研究员方海韵看来,城中村居住环境和劳动条件都比较艰苦,供暖设施也不完善,所以政府一直在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目前效果不错,但针对目前的实际,困难群体还是应该有应急措施,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起来,让这部分群众的冬天也温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