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人物评选,与现实是有关系的”
“这个评选结果,能看到网络的力量。”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分析师、舆情频道执行主编庞胡瑞注意到了入选“十大法治人物”的这些平凡的楷模。
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以前树立的是“高大全”的楷模,现在则寻找普通人中的道德楷模。
“这一次,把更普通甚至是社会底层的人,作为评选的价值典范。央视作为一个标杆这样去做,也是希望有一种引导的力量。”
“法治人物”颁奖晚会总导演王宝卿倒不觉得“道德楷模入选与法治关系太小”。
“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本身就很密切。救不救人本身可能是道德问题,如何救助好人就是法律问题了。”
王宝卿告诉记者,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道德要求,法治的推进是各阶层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一年央视“法治人物”评选都有草根人物入选,单纯看今年入选的人数,可能感觉会多一些。
“年度法治人物需要考虑社会背景,考虑与社会热点结合,与现实是有关系的。”王宝卿说。
《今日说法》栏目制片人何抒玟则坦承,这一届的评选,让自己内心有一种特别温暖的感觉。她觉得,温暖才会带给人希望、给人力量。
被推崇的平民化楷模
“对于道德的讨论,表面上看是由几起事件引起的,其实,央视这次评选的现实大背景,是社会道德的缺失。”庞胡瑞说。
庞胡瑞从舆情的角度分析认为,相比以往那种“高大全”式的楷模多由官方舆论场塑造,这些越来越多的平民化道德楷模,则是由民间舆论场、话语场塑造的。“这种舆论场由社区论坛、微博、QQ群甚至是网络上每个人的话语组成,由此挖掘的楷模形象,更平易近人,看得见摸得着,契合社会个体的实际,容易被社会成员所接纳并效仿。”
在庞胡瑞看来,“作为国家传媒,央视宣传这种平民化楷模,也说明国家层面树立平民化楷模的意识。”
这位研究舆情的专家发现,楷模的宣传方式和操作手法也在悄然变化,以前宣传强调高高在上的“舍小家顾大家”,但感觉总是离平凡人很远,现在则是推崇“平凡人多做平凡事”。
“没有哪一年像今年一样,出现这么多平民化的楷模。‘最美’一词就是从网络产生的,而这个随处可见的词,也能说明大家对平民化的道德楷模是多么渴望。”庞胡瑞说,“这些平民化楷模,都是有血有肉的,他们有优点,但也像普通人一样有缺点。”
庞胡瑞说,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抛家舍业做多大贡献,只要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坚持社会准则,就可以了。
入选“法治人物”的殷红彬和他的伙伴们也是这么想的。
“如果那天监控设施不行,事情是有一些麻烦的。”12月4日领奖时,救起跌倒老人的殷红彬说到那天的情景:如果不扶,良心上过不去。
当他和其他“最美中国人”一起入场的时候,全场观众为这些普通人起立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