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留下来,关键是把心留下来。一座没有认同感、归属感的异乡城池,谁愿意真心留下来过年呢?
还有半个多月,春运又将开启。“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中国人讲究“团年”,吃团圆饭,守团圆夜,古往今来,一直如此。
随着现代化、城镇化的加速,这一传承了几千年的民俗,遭遇了“肠梗阻”。
想想看吧,二三十亿人次的迁移,集中从大城市出发,集中在个把月时间,这是怎样的人类奇观,又将造成怎样的交通压力。
于是,飞机轮船爆满,火车一票难求,旅客动辄滞留,间或还有意外。喜庆的春节,平添了忧愁。
有人建议,为啥不扩充运力,让大家都走得了、走得好?这个想法挺好,但是不太现实。假如真的如此,春运倒是不难了,可其余11个月呢,运力肯定富余。运力闲置,既浪费了纳税人的钱,也浪费了资源,可谓得不偿失。
于是,每逢春节,总有些人走不了。那么,我们能不能换个角度想想,既然走得艰难,何不索性不走了,主动留下来过个年?
留下来过年,好处确实不少。公司白领可以免去旅途劳顿,好好享受假期;务工人员可以劳逸结合,找点活,赚点钱,还能缓解假日用工荒;交通部门职工也能轻松一些,减少疲劳作业,降低事故风险。
留下来过年,也得让人过得舒心才行,否则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普天同庆之际,如何让异乡人不觉得孤单?对很多大城市来说,确实是不小的考验。这需要佳节的温暖,也需要日常的关怀。把人留下来,关键是把心留下来。一座没有认同感、归属感的异乡城池,谁愿意真心留下来过年呢?
留下来过年,还需要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比如,能不能错时休假,把春节7天假,留到除夕之前或者元宵以后休?再比如,能不能轮流回家,今年你回,明年他回,轮着不回的适当补偿?等等。
能否让人留下来过年,我们要做的还很多。有的涉及国家政策,有的涉及城市管理理念,有的则需要单位灵活调整。我们每做一点努力,每做一点改善,就能给人多一分感动,多一分留下来的理由。天山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