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为了还债,家里的门都被摘了下来。近年来,他拿出百万元行善助医,荣登“中国好人榜”,成为第三届全省道德模范——好人“董哥”
初冬的一个下午,下班时间,(山东)莒县神农医院的一位医生脱下隔离衣,走出门诊楼,忽然听到一位老太太悲泣的哭声,连忙上前问道:“大娘,出什么事了?”
“我的钱让人偷了。”
医生的心里咯噔一下:庄稼人来看个病可不容易,不知是卖多少舍不得吃的鸡蛋才攒下点钱,这是害命啊!他同情地看着老太太说:“别哭了大娘,您丢了多少钱啊?”
“300多块钱啊……”
“这样吧,我给你400块,把开好的药拿了,回家吧。”医生安慰着老人。
“谢谢了,谢谢了,俺可碰上大好人了!”老太太千恩万谢地接过钱,一步三回头颤巍巍地走了。
其实,这位热心人就是该医院的院长、莒县城区残疾人康复中心的主任董月松,熟悉他的人都喜欢称呼他“董哥”。
1970年,董月松出生于浮来山下的邢家庄村。1985年冬,父亲的病逝,彻底打碎了他求学的梦想。负债累累的家庭,为了还债,门都被摘了下来,又有什么能力供他继续求学?
1986年,年仅16岁的董月松不得不停止学业,背起行囊,到大连等地去闯荡谋生。在四处闯荡的日子里,他常常靠一个馒头维持一天的生活。
联想到父亲的病逝,几经磨难之后,董月松决心返回家乡,拜当地一名医学医,迈出了他解民苦、疗民疾这一人生追求的第一步。此后他又到北京中医药学院等处进修,精心打磨着自己。
董月松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和聪颖,使自己迅速成长为在烧烫伤、腰腿疼、蛇胆疮等病的治疗领域有独到深入研究的专家型人才。1996年,他撰写的《百种烧烫液治疗烧烫伤临床研究》发表在《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上,2004年11月他成为省药学会会员。
1999年,他的便民诊所开张了,没有花篮、没有彩带。15平方米左右的便民诊所,主治烧烫伤兼推拿、针灸等。诊所虽小,却寄托着他助民济世的理想,由于费用收的比其他医院低,服务用心,很快赢得了附近群众的欢迎。不久,“非典型性肺炎”爆发,凡对防治“非典”有益的药物立时引发狂购潮,价格随之大涨。当董月松听说葛根有效时,立即反潮流而动,降价出售,并限制每人购买数量,以便让更多的人受益。结果,一场“非典”防治战役下来,不少商家猛赚了一把,他的小诊所却因此亏损3万多元。
小诊所开了两三年后,小有积蓄的董月松于2002年又投资10万多元,开了一家面积100平方米左右的神农药店,开始了他创业的第二跳。
药店建立之初,他就设立了慈善专柜,对那些老、弱、病、残、贫患者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对附近的老年人,则派员工上门定期义务查体、义务就诊。种种惠民、便民措施,再加上药品质优价廉,赢得了群众的交口赞誉。次年,他又适时开了4家独资分店、4家合资店,店店秉持统一的经营风格:携爱发展,慈善为怀。
2006年,董月松投资400余万元,建立起了一处2800多平方米的设备先进、门类齐全的莒县神农综合门诊部。经过一年多的运营,2007年底,晋级为莒县神农医院。
他针对弱势群体推出免B超检查费、输液费、注射费、床位费、体格检查费、取暖降温费、换药费的“七免”和减手术费、治疗费、药品费、化验费、物理诊断费等的“五减”优惠措施,为人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其影响快速波及沂南、五莲、东港、沂水等地,前来就诊治疗的人络绎不绝,30余张床位,一年收治住院患者达2400余人(次)。
创业十年,董月松先后向社会爱心捐献100余万元,这还不包括“七免”“五减”产生的近百万元,受惠对象有山区学校、聋哑儿童、贫寒学子、残疾人、普通民众等,基本覆盖整个社会弱势群体。
大大的“爱”字成就了董月松的“好人”梦想,2009年11月,他入选“中国好人榜”,今年又荣获第三届全省道德模范称号。(记者 孙 巍 通讯员 张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