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农民工为省钱露宿街头 被褥单薄半夜常被冻醒(图)

2011年12月23日 10:12 来源:大河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农民工为省钱露宿街头被褥单薄半夜常被冻醒(图)
    中州大道农业路立交桥下,一群农民工兄弟在这里过夜。噪音太大,他们常把头埋入被子中;不想家人知道在桥下住担心,电话里常说的就是“我在郑州过得挺好”。记者 陈晓东 图
记者(左)躺在露宿者的被窝里体验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寒夜送暖,关注露宿街头者”系列报道之

  他们带着生活的梦想进城打工,为省钱露宿街头

  他们以地为床,桥下当“房”,这样道出露宿的感受——

  冬天的风啊夹着尘沙把我的泪吹下,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

  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咱们理应互相温暖、传递力量,如果您愿贡献闲置的棉被、棉衣等御寒物,请拨打本报和金水区绿城社工服务站联合设置的暖冬热线63306556,我们先道声谢了

  阅读提示

  昨天是冬至,从节气上也意味着冬天的气温越来越低。当我们在室内还嫌冷时,是否想起过,在城市的大桥边、屋檐下,露宿着一群进城打工的外地农民及流浪乞讨者。

  露宿街头到底有多冷?12月21日晚,本报记者分两路,分别对郑州市区的一些街头露宿者的生活进行了体验,记者躺在他们单薄的被褥里,被冻得瑟瑟发抖,辗转难眠。

  既然在同一座城市,就应该互相温暖、传递力量,让露宿街头者感受到绿城的温度。为此,大河报将联合郑州市金水区绿城社工服务站,为露宿街头者募集棉被、席子或垫子、棉衣等御寒物品,你若有这些闲置物品,请拨打电话63306556捐助,我们将组织义工把你捐赠的物品送给露宿街头者,帮他们度过城市街头的寒夜。

  环境

  露宿之

  以地当床,单薄被褥铺在冰冷的地上

  21日晚9时许,在东风路与中州大道交叉口的立交桥下,聚集着20多位揽活的农民工。“什么活?”他们坐在被窝中聊着天,见记者过来,纷纷拉开被子迎了过来。

  说明来意,他们友好地让记者坐在他们的“床”上。铺盖很简单,一条旧毯子、一条薄被子便是他们的全部家当,好一点的能在褥子下铺一层塑料布或席子,但多数是将毯子或褥子直接铺在冰冷的水泥地上。坐在毯子上与坐在地上并无太大差别,褥子、被子不仅薄,摸上去还有潮湿的感觉。

  他们说,来郑州打零工后,就一直睡在桥下,冬天是最难受的时候。

  “之前,郑州没有这样的立交桥时,我们都睡在路边,那时更难过。建了立交桥,虽能避雨,但睡觉时挨冻仍是不可避免的。”来自太康县杨庙乡陈庄村的农民工陈维胜说。

  随后,记者又来到农业路与中州大道交叉口的高架桥下、郑汴路与中州大道交叉口的高架桥下,这两处也分别聚集着二三十位农民工,都是水泥地上铺着单薄的被褥。

  以桥当“房”,露宿是为省钱、方便揽活

  在东风路与中州大道交叉口立交桥下,农民工肖世辉说,他是周口市太康县城郊乡谢庄村人,今年32岁,来郑州1年多了,一直住在这里。“由于没有技术,只能在此打零工,平时干些装卸货物、搬运装修材料、装卸垃圾之类的活儿。”

  肖世辉说,运气好时,一天能挣七八十元,运气不好时,连着三四天接不到一个活儿,最多一个月挣2000元左右。因为没挣到什么钱,虽说冷,也要坚持到腊月二十以后再回家。

  “我们外出打工为的是挣钱,只要有活干,冷点就冷点吧。”陈维胜说,“想租房但不敢租,一是为省钱,即便在都市村庄租间单间,一个月也得二三百元,可我们有时一个月也挣不了几个钱,根本不舍得花;二是为了方便揽活,我们睡在街道边,一旦有人来找活儿,我们随时就可以跟着走。”

  “有时在夜间,也能碰到个装垃圾、卸大沙的活儿,车从这儿一过,我们坐上车就走。”陈维胜说。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