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车流里乞讨着,这就是他的童年?
再探现场终于找到“背着孩子的残疾人”,他边乞讨边寻找出走的妻子
“这个年纪的孩子都在摇篮里幸福着,他的童年却在车流里乞讨着,这到底是一对什么样的一老一小?”带着如此疑问,昨天下午,记者再次来到沃尔玛超市门口,这次果然见到了帖子里说的“背着孩子的残疾人”。只见他背着孩子坐在快车道的隔离绿化带上,一见红灯亮,便迈着蹒跚的步伐,穿梭于快车道中,向来往的车辆敲窗行乞。记者注意到,在短短几十秒的时间里就有不少车主施舍些零钱给他们,有的甚至带来了早已打包好的多余衣物。见孩子有些哭闹,残疾人便将其带到了广场旁的长椅上休息,随手从包里拿出些饼干给孩子喂食。记者见状遂上前与其攀谈起来,残疾人告诉记者,他姓曾,甘肃梅县人,小孩是他的亲生儿子,今年才一岁多,由于家境贫穷,再加上是残疾人,小孩在出生40多天后,妻子便离家出走,再也没回来。由于妻子以前在南京打过工,曾师傅便带着孩子来南京边以行乞度日,边寻找其妻子。记者看了下孩子,圆鼓鼓的小脸被冻得通红,看人喜欢瞪大了双眼虽显得很可爱,他小小年纪却成为乞讨的工具实在让人心生怜惜。
为什么要蒙上孩子看世界的眼睛?
残疾人的确是孩子的父亲,小孩被剃成光头怕冷就把帽子裹严实了
为什么要用帽子蒙住孩子双眼呢?针对这个大家关注的重要问题,曾师傅这样解释:由于孩子的头发长得很长,自己又没时间给他打理,所以直接剃成光头,自己也落得轻松。前几天为了不让孩子受凉,加上帽子本身就有坏洞,于是曾师傅索性把帽子用绳子扎在孩子头上。记者发现,当天小孩的头上已经换了一顶薄薄的新的绒线帽,揭开一看头发果然已被剃光。曾师傅有些尴尬地解释说:原来的红帽子已经被他扔了,现在这顶绒线帽是别人给的。当记者让其出示身份证时,曾师傅开始闪烁其词,支支吾吾地说自己已经丢了很长时间了。记者不禁心生怀疑,随即报警。接警后不久,浦口区泰山新村派出所的蔡警官便赶到了现场了解情况,由于曾师傅无法出示相关证件,遂被带到派出所内进行登记调查。经过一番调查后,蔡警官告诉记者,这位残疾人曾某,今年38岁,甘肃梅县人,育有一儿一女,现在身上带的确是他的儿子,由于经常在路边行乞,前不久雨花台区的公安部门就已经对其进行了一次登记调查。由于曾师傅并不接受救助站救济,派出所民警无奈,只得将其送到公交车站让他带着孩子自行离开。
多问1句
街头儿童乞讨为何就不能早点消失
公安部要求明年年底消除儿童乞讨;遗憾的是,南京警方却表示“力不从心”
“背着孩子乞讨的残疾人”前不久刚被雨花台区的公安部门登记调查,昨天又在记者眼皮底下被警方“无奈”放掉。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再回来?或者再跑到其他地方乞讨?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像曾某这样在快车道车流中乞讨的人还有不少。采访中,很多市民表示,如此“不要命的乞讨”,让许多人为其捏着一把汗。
这样的乞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到底该由哪个部门来管理呢?记者联系了南京市救助管理站,负责人表示救助管理站只能接收自愿上门的救助对象,没有上街强制接收对象的职责。南京市公安局针对这个问题表示,目前只能对那些违反《治安处罚条例》进行强讨强要的乞讨人员进行处理,对在路口车流中乞讨的人员只能劝告,护送到救助站,而不能对他们进行处罚。南京市交管局一位负责人则说:“快车道上的乞讨行为已经影响了城市交通安全,影响了城市市容,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但是,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规定,乞讨人员只能算是行人,他们在机动车道上乞讨,罚款的可能性不大,只能进行驱赶。但是,这些乞讨人员被驱赶后又折回,或者出现在其他区域的机动车道上,我们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而据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近日公开表示,明年年底前将消除城市街头儿童流浪乞讨现象,切实保障这些儿童权益。针对街头乞讨儿童,陈士渠公开表示,这些儿童大多数是被亲属带出来乞讨的,被拐的是极少数。民政部、公安部等部门将很快部署开展接送流浪儿童回家行动,强化打击和救助,在明年年底前消除城市街头儿童流浪乞讨现象,切实保障这些儿童权益。
一方面是公安部的高调表态,一方面是有关职能部门的种种无奈,街头儿童流浪乞讨的现象真的就难以消除?一些市民因此呼吁,应该有一个多部门协调联动的机构来负责管理这些流浪行乞者。而我们更为期待的是,南京警方能不能创新管理办法,赶在公安部要求的“明年年底”这个时间表之前,消除街头儿童乞讨。(李胜华 徐醒 摄)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