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能否做好公民
回望2011,有人问,是社会太坏,还是我们自己不够善良?
2011年,伴随那些令人齿冷的社会事件,来自小人物的举动,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基色。
最美妈妈吴菊萍本能之下的伸手,挽救的不仅仅是一个坠楼女孩的生命;最美护士情急之下对老人进行的口对口人工呼吸,体现的不仅仅是善良投射的关爱;最美女孩在暴雨中为残疾乞丐撑起的那把伞,遮挡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风雨;最美电力工跳进污水里抢修电路的举动,在炎炎烈日里送给人们的不仅仅只有能吹到空调的清凉……
一个社会的基色,永远不可能只有一种颜色。在冷漠之外,那些来自草根的平凡善举,总在时时照亮大多数人的内心。有时候,道德是你面对陌生人时能否从人性出发给与的关怀,更多的时候,道德和生活没有太大关系,而和每个人的职业有很大关系。
与那些舍己救人的英雄相比,在你可以伸出手来提供帮助的时候伸出来,这或许是当下社会最低的公德要求;与那些拥有着崇高奉献精神的劳动模范相比,站在自己的职业立场,仅仅是完成岗位上要求做的,不做不被允许的,即便这样,我们的社会一定已经无比和谐。
回望2011,有人问,是权力太蛮横,还是我们自己太漠然?
7·23事故中,铁路部门匆忙掩埋车体,如果不是有心人尖锐地指出背后存在的问题,社会的愤怒或许也仅只会稍纵即逝。如今,在认定的事故责任中,铁路部门处置不当赫然在列。围观形成的民意,给权力带来的压力,或许未必能够争得一个完美的答案,但这种在持续追问下挤压权力蛮横空间的关注,仍然需要每个人,以不麻木、不冷却的态度继续围观。
无可否认,有些时候,在公平和正义姗姗来迟之前,从一个公民的角度出发,至少还可以做一点自己可以做到的事。
微博上,有人号召“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有人发起“爱心午餐”、“衣加衣”、转发捐款等活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微公益”,都让全民慈善不再遥远,人们也无须面对在郭美美事件后官方慈善组织依然傲慢的态度。
回望2011,有人问,是企业太强硬,还是我们自己不够坚强?
你看到了达芬奇变脸的速度,你或许也喝到过问题奶企的致癌产品,但是,又有谁会顽强地与一个庞大的企业去争取自己的权利呢?
问题企业死扛到底的底气,不仅仅是监管环境的松软。
但是,游戏规则有时候也并不总是一成不变的。2011年,最“倒霉”的企业可能要数西门子,因为他遇上了一个叫罗永浩的消费者。
被称为“老罗”的罗永浩,在微博上偶然的一句抱怨,让他发现,自家西门子冰箱门容易弹开的问题,原来不是“使用习惯”问题,而是实实在在的质量问题,因为,在这句抱怨下博友们的评论里,很多人都表达了和他一样的苦恼。
或许没人相信,罗永浩能够将维权顽强地坚持3个月。从9月上的微博“牢骚”到11月在西门子北京总部前“温和”砸烂3台问题冰箱,再到12月在海淀剧院举办的被称为“有理有据”的集体砸冰箱活动,这位号称“彪悍人生不需要解释”的胖子,以令人意想不到的耐心,与西门子进行着老罗式维权,中国的消费者也第一次感受到了“郁闷”之外的另一种幽默。
罗永浩分析,尽管西门子迫于压力表面道歉,但并未承认存在质量问题,在承诺解决问题时表现出的拖沓,其实是大企业官僚作风的通病。不过罗永浩说,自己要督促西门子尽快解决问题。为此,他每天平均要花费5个小时在维权这件事情上。
罗永浩说,如果我们从9月27号顶到12月的中旬,我们有充足的理由认为,我这个变态的胖子完全可以撑到明年的3月15号。西门子已经160多岁了,我只有39岁,谁怕谁呢?
有人评价罗永浩的维权,开创了中国消费者新型维权方式,但也有人为他的“斤斤计较”表现出了不耐烦的一面。
围观者不同的评价声音,本身就代表了公民在维护自身权益上的不同态度。然而,当蒙牛问题奶再被曝光之后,罗永浩的温和却坚定的维权立场,是否能够引发人们更多的思考。
2011年,回望过去,如果那些刺痛过我们神经的事件背后,显露出了一个民族道德表现上的沉沦,那么,纠缠在事件中的那些个体散发出的道德之光,是否能够点亮更多人的内心?
2011年诸多道德争议事件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批判这样一种态度:在网上是义愤填膺的批评者,在现实中又是冷漠麻木的旁观者。中央党校教授周熙明说:“重新回归常识、常理、常情,那么我们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道德秩序就会更加完善。”
重建道德,没有人能够置身世外。
面对2012年,是否我们能够先自问一句:我能否做好一个公民?(李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