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罗小青33年悉心照顾老人——亲情,超越血缘
“爸妈,吃饭啦!”日前,中午时分,我们刚走进(浙江丽水)遂昌县石练镇石练村罗小青家那幢崭新的小洋房,就听见他拖长了的声音。
随着他的叫唤,正在邻家小院晒太阳的罗修清老两口,手牵3岁的元孙女,有说有笑地回家了。尽管已是80多岁高龄,但两位老人精神矍铄。
中饭是4菜一汤,桌上却放了8个盘子,“每个菜都有两盘。”罗修清告诉记者,为了让他们咬得动,利于消化,儿子、儿媳的每道菜都分两次做,“脆点的他自己吃,软点的留给我们”。
刚刚坐定,罗小青和妻子又忙着给老人盛饭夹菜,往桌子底下的火盆添木炭。如果熟悉的人不说,很少有人看得出来,罗小青和罗修清夫妇其实没有血缘关系。而这个特殊的一家人,已在一起生活了整整33年。
说起自己的义子,老人的话匣子就怎么也关不住了。
小青的亲生父母和义父义母,都是石练村村民,两家关系非常融洽。上世纪七十年代,年过五旬的罗修清夫妇,膝下没有子女。眼看长大成人的周小青勤劳又孝顺,夫妇俩喜欢得不得了。
“要是能有这样一个孩子,那该多好啊!”一天,他们向周小青父母道出了藏在心里许久的想法:收周小青为义子。
想到孤孤单单的罗修清夫妇,周小青的父母二话没说,便答应了对方的请求。于是,23岁的周小青就来到义父家。
“从现在开始,我就是你们的儿子。”“一家3口”第一次吃饭时,平时寡言少语的周小青率先开口,打破了尴尬的局面。罗修清夫妇心里乐开了花,不住地点头。
当儿子,就该有儿子的样子。罗小青不仅改掉原本的周姓,还开始着手改变家境。
为了建造90多平方米4层楼的新房子,罗小青一担一担地从溪里挑沙石。肩膀磨出了水泡,脚底磨出了血泡,也没喊一声疼。义父看不过去,坚持要跟他一起干,他却不乐意:“这种体力活儿,您老就别操心了。”
经过一年多没日没夜的操劳,罗小青终于圆了父母的“新居梦”。盖新房欠下6万多元债务,罗小青自己倒挺乐呵:“钱可以再赚,只要老人高兴就行。”
谁也没有想到,就在一家人开始尽享天伦之乐时,77岁的义父罗修清却生病住院了。照料父亲的事儿,全都落到罗小青一个人肩上。为节省开支,他每顿只吃两元钱的盒饭;为便于照顾,他每晚倚在床边“睡觉”……12天后,罗修清康复出院,罗小青却整整瘦了3公斤。
回忆往事,两老不禁哽咽,眼里噙满幸福的泪花。“33年来,罗小青是家里的顶梁柱,更是我和老伴的贴心人。”李翠和老人激动地说,有这样一个孝子陪着走过风风雨雨的33年,两老这辈子知足了。
“现在,咱家开了小卖部,还种了6亩茶叶,今后红红火火的好日子还长着呢!”见两老情绪激动,罗小青的妻子江石英把话题一转,她说:“再过段时间就过年了,周末我们全家一起进城,买新衣、办年货。”
聊得正欢,老邻居郑恒东串门来了。“从没见他们拌过嘴,红过脸,一家人甭提有多和睦了。” 67岁的郑恒东告诉记者,他活了这么大岁数,很少见到这样的义子。在他看来,罗小青对两位老人简直比亲儿子还要亲。
“事实上,我们就是一家人。”罗小青忙接过话茬:“我只是尽了儿子应尽的孝道。以后,我们要一直这样做下去。”
此时,一束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屋子,给人感觉暖融融的。两位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满是灿烂的笑容。(记者 何苏鸣 通讯员 潘俊 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