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记者发“绝命微博”欲轻生 网友齐行动将其救下

2012年01月05日 11:16 来源:华声在线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我们找到他时,他一条腿已经跨上了栏杆,情绪比较激动。我们靠近时,他不停哆嗦,手机都掉了下去。”这是长沙110民警描述1月4日凌晨在长沙马王堆一楼顶劝阻一轻生男子的场景,而被救回的就是1月3日晚至4日晨,在网上让无数人为之揪心的网友“南都校尉”。

  事情起于3日晚间“南都校尉”发出的两条微博: “这次终于该走了,不知道7楼下去会不会很痛!”“再见了!我的粉丝们!我的亲人们!还有我的狸子!”……“微博上有人要自杀”这两条“绝命微博”传开后,“南都校尉”在微博里透露其本人的记者身份更是让无数同行为之担心,一场微博大营救也随之迅速展开……

  记者发“绝命微博”欲轻生

  “有记者要轻生!”1月3日晚上10时41分,本报记者的QQ里突然跳出这样一条消息。记者立即上网浏览相关信息,发现网上关于网友“南都校尉”要自杀的信息已被网友传播得铺天盖地。

  “南都校尉”的个人简介称自己是名记者。从他之前所发微博内容看,要自杀并非一时“头脑发热”。2日中午和下午,他分别发微博称“如果就这样的状态下去,估计自己会早于2012年12月20日那场子虚乌有的大灾难而提前谢幕!”、“真想跳湘江算了,这样的人生,活着有什么意义! ”

  从他此前所发微博内容看,虽然遭遇一些不顺,但也并非一无是处。他的微博中有一篇“2011年大事记”,显示了他作为一名记者的荣光——“1月:荣获了从事这个职业的第四、第五个奖项,都没出意料的是省级一等奖;4月:赴湘西采访‘抗日最后一战遗址遭毁灭性开发’,最终促成多部门组成调查组,及时制止此事。”而在众多的报道中,“南都校尉”最为人所熟识的是调查“华科三连跳”事件。

  在这个年度“大事记”的末尾,他称是“送给碌碌无为的26岁”。

  网友线上线下齐行动将他救下

  记者通过“南都校尉”在微博里透露的消息,立即联合身边的媒体朋友寻找。 与此同时,“南都校尉”3日晚上所发的两条微博被网友们大量转发,其真实姓名、供职单位和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也在媒体圈内的各个QQ群中迅速扩散。有多名网友向长沙警方报警。

  与此同时,“南都校尉”的家人和朋友以及当地警方迅速出动,搜寻他的位置。在网上,尤其是微博上,一场“拯救生命”的直播扣人心弦——

  22:35:“警方已锁定该跳楼记者具体位置在马王堆长沙东方新城,现正赶赴现场,希望能够顺利救下来!”

  23:35:“马王堆东方新城附近的网友能出门的请全部出动,110告知定位只能有这个信息,请大家找到他!”

  00:00:“我们赶到东方新城,却无从下手,这里都是七层的房子!”

  00:04:“请扩散,我们正在一栋栋搜索,太慢!附近有网友吗?”

  00:10:“找到了,和他在一起了。”

  终于,好消息在4日零点15分从微博上传出,长沙市公安局新浪官方微博“长沙警事”发布消息称,“刚接到前方最新消息,经警方全力处置,网友‘南都校尉’已被找到,人很安全。”

  获救后再发微博表示要振作

  据长沙警方透露,“南都校尉”是4日晚12点10分在一栋楼房的7楼被找到的。“当时他已经一条腿跨上了栏杆,情绪比较激动。我们靠近时,他不停哆嗦,手机都掉了下去。”现场民警透露。

  对于自杀原因,好友们曾在“南都校尉”情绪稳定后,小心翼翼地向他征询,但他未肯透露。据“南都校尉”媒体圈的另一位好友在微博上透露,3日晚间,他曾连续两次致电“南都校尉”,劝阻其自杀,“最后一次在电话中他大笑说‘我们一起采访华科三连跳事件。没想到这次轮到了我,真是报应!’”

  目前“南都校尉”的情绪很稳定,他的母亲已从老家赶至长沙前来陪他。网友们得知他获救的消息,纷纷留言劝慰他,勇敢坚强地活着。“微博女王”姚晨发帖说:没有比活着更难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好的事。活着不易,但至少还能感受到阳光的温度。勇敢些,好好活。

  记者4日晚间打开“南都校尉”的微博,发现他现在已经开始和微博网友互动,并表示要重新振作起来。(三湘都市报 综合)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