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长春1月5日电 (记者 崔颜锋)十六年前的今天,吉林省农安县开安镇万来村的一位普通农妇,亲手缝制一面国旗,并在自家院中挂起来。从此以后,16年如一日,不论天气如何,无论是否有闲暇,国旗在这个农家院子里始终高高飘扬,从来没有间断过。这就是被网民称为“国旗奶奶”的65岁老人赵桂兰。
农家院内矗立5米高旗杆
1月5日,记者在农安县宣传部工作人员陪同下来到农安县开安镇万来村。来到村子西头,只见一户人家大院内立着5米多高的旗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就是被网友称为“国旗奶奶”的赵桂兰家。
此前,有媒体曾就赵桂兰的“升旗故事”进行过报道,对于记者的到来,赵桂兰和老伴热情地从屋中走出迎接大家。她的老伴祁洪喜个子很高,63岁的他,背微驼,说话时总伴着爽朗的笑。夫妇二人有3个孩子,两个大的在外地,小儿子住在同村。
16年个人缝制11面国旗
走入屋内,只见赵桂兰家的四周墙上放着几张中国领导人的图片和一些赵桂兰获奖的证书。在屋子的北侧,放置着不少宣传党组织教育的书籍。在炕头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几面国旗。
赵桂兰告诉记者,这15年间,她共缝制了11面国旗,上面的五角星全是她本人亲手缝上去的。她说,每年至少要换两面国旗,盒子里这些是保存比较完好的,“都留下来,给子孙做纪念。”
祁洪喜介绍,她老伴赵桂兰小时候,家里穷,她念到小学二年就辍学了。后来亲戚介绍认识了祁洪喜。“那时候,我们两家都很穷,简简单单就把婚结了。”婚后,两人养活3个孩子和一个老人,日子过得很紧巴。
赵桂兰说,改革开放后,两口子生活好了,还出了两个大学生,家里的负担轻了很多,老两口在享清福的同时,总觉得要做一点事情回报国家。
感谢祖国:灵感来自电影“江姐”
1996年,朴实的赵桂兰和老伴祁洪喜商量,用什么方式来感谢党,感谢国家?
赵桂兰回忆,当时她们夫妇想来想去,想到了电影中江姐绣国旗的情节,于是自己买了材料,在家做国旗。1996年1月5日,赵桂兰老人把两根木头杆绑在一起,升起了亲手做的第一面国旗,到了晚上再爬上房把旗降下来,仔细叠好。
村民王喜军告诉记者,当年大家见到老祁家升起了一面国旗,村民们都挺纳闷儿。日子久了,大家也就慢慢习惯了。“现在村民儿都觉得,有这么一面国旗挺好的。”王喜军说。
赵桂兰说:“十几年了,大伙都支持我每天升国旗,前后村的孩子经常过来,让我的人生也增加不少的乐趣。”
采访中,赵桂兰老人说,2009年,她光荣入党,2年来各种荣誉证书装了满满一盒子,她最珍惜的是“优秀党员”的那一个。现在,赵桂兰老人还有一个心愿,那就是有一天能走到北京天安门,真正地能当一次升旗手,将五星红旗高高地飘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