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浙江萧山千年古墓群被盗墓贼“挖醒”(图)

2012年01月06日 10:02 来源:浙江在线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人”字形大幕的全景
“人”字形大幕的全景
原始瓷罐
原始瓷罐

  风景秀丽的(浙江)萧山湘湖景区南面,隔了一条湘湖路,便是连绵的群山,当地人称之为蜈蚣山。谁也说不清,这片群山在这里屹立了多少年,当地人早已经习惯于它的存在。

  然而,去年3月份之后,这里开始变得不再平静:2011年3月24日,湘湖管委会山林队护林员在例行巡察时,发现了一伙盗墓贼。随后,考古人员对盗墓现场进行抢救性发掘,一个规模庞大的古墓群自此浮出水面,告诉人们,早在商周时期,地处长江下游的萧山,已经是人口密集的地方。

  盗墓贼“挖醒”千年古墓

  汤长兴大伯是附近的居民,现在和其他7位工作人员一起轮流看管古墓群发掘现场。据他回忆,事情发生在2011年3月24日,湘湖管委会山林队队员在例行巡察时,发现山顶多了个人工盗挖过的洞,盗掘处还插上了旗帜做记号。其中在一个洞口,山林队护林员发现了一个正在现场挖洞的盗墓贼,此人在看见来人后仓皇逃跑,留下了衣服、手机等物品。

  “当时被挖出的盗洞,宽的有一米多。”汤长兴比画着说,盗洞形状不一,长方形、方形、圆形的都有,山顶的好几个山坡都被挖塌了。

  护林员随后向萧山警方报了警,同时报告了区文物部门。接到报案后,萧山警方与萧山博物馆人员立即赶赴现场。

  杭州市文物考古所与萧山博物馆在联合实地调查后发现,山上共有7处盗挖痕迹,发现21个盗洞,盗洞分为长方形、方形、圆形等,并发现探洞,现场一片混乱,多座土墩墓遭到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该地块地下遗存的文物,文保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该地块进场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2011年3月31日,野外工作正式开始,至2011年12月31日,共清理完成31个土墩, 45座墓葬,出土文物708件(组)。

  经考古人员研究,该古墓群规模宏大,在山脊呈一字排列,时间跨度也较大,从商代末期一直延续到春秋末期。

  “人”字形墓室墓主疑为吴越贵族

  1月5日下午,我们在考古人员的带领下,走近蜈蚣山古墓群,感受商周时期南方地区神秘的墓葬文化。

  在湘湖路的西面,沿着隐匿在竹林中的羊肠小道向上攀爬,差不多半山腰的位置,有一块略微平整的坡地。数个土坑裸露在外,边上有几个被工作人员用彩条布搭起了小棚。

  土坑的形状、方位各不相同,周边有一层大小不一的碎石叠成了石框。

  第一阶段发掘的古墓群中,有古石室土墩墓共10座,土墩平面形状有圆形、长圆形、椭圆形等,以椭圆形为主,最大直径为6-38米,以7-9米为主。

  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工作人员杨金东说,商周时期的墓地多建在高处,以山顶、山脊处为最佳。古人认为山高而接天之气,又能防潮防水,是理想的墓地之址。

  45座墓葬中,有一座“人”字形的木室墓规格,等级最高。考古人员猜测,这座古墓的主人应该是吴越贵族。

  顺着考古人员所指的方向,走过长长的墓道,便看到一个用巨大的圆木和方木构筑而成的“人”字坡“木屋”,很是特别。这是一座土墩木室墓,木室已经全部碳化了,土黄色的泥层中夹着黑色的木炭。墓室南北长20米,东西宽约4米,狭长条形“人”字坡的木屋结构,横截面呈等腰三角形,用巨大的圆木和方木构筑而成。南部保存较完整,可以依稀分辨出墓底枕木,两侧还能看出树皮堆积的样子。

  在木室旁边,还有细细的石子铺道,上面覆盖着质密的灰白泥土,十分考究。

  杨金东说,在商周时期,只有贵族才有资格使用木室墓,墓主人是吴越贵族的推论是由此而来的。该木室墓的“人”字形类屋式结构与绍兴印山越王陵十分相似,为研究越国贵族墓的墓葬制度提供了新资料。

  大批精美殉葬器物藏身古墓

  古墓群中出土的700多件文物被文保工作人员精心保护了起来。在萧山博物馆下辖的一个陈列室内,我看到了整齐地排列在展馆的部分出土文物。。

  萧山区博物馆馆长施加农说,蜈蚣山古墓群出土遗物可分为印纹硬陶器、原始瓷器、泥质陶器、铜铁器和玉石器等。其中,以纹饰精美的“印纹硬陶器”和有釉彩油滑的原始瓷器为主。从器形上来看,应该是当时的餐饮具和贮存器,距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

  “南方地区的酸性土壤对铜铁、玉等的腐蚀较大,所以出土的器物以较容易保存的瓷、陶器为主。”施加农说,印纹硬陶器是越文化的典型代表,它的烧制温度可以达到1100多摄氏度,烧制成型后敲起来“叮叮作响”,原始瓷是在这种制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施加农说,此次出土文物中,有不少珍品,像原始瓷尊、原始瓷簋、原始瓷盉、泥质陶鼎等礼器,器形均十分考究,为研究中国原始瓷的起源、发展和制作工艺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施馆长说,这些文物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它反映了两三千年前商周时期的制陶工艺、丧葬习俗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等,证明商代到战国时期,当时地处长江中下游的萧山地区,已经商业发达,人口密集,陶、瓷器制作水平先进。(每日商报 作者 通讯员 汤洁 记者 丁淑萍)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