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中国城市建筑丢了“中国味” 被指“拾人牙慧”

2012年01月08日 12:42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国城市建筑丢了“中国味”被指“拾人牙慧”
中国城市建筑被指 “ 千城一面 ” 。 ( 资料图片 )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过去是刮“欧陆”风,如今是刮“迪拜”风;与文化越来越远,与浮华越来越近

  中国城市建筑丢了“中国味”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11年1月至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共计26万亿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总投资17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近三成。而中国的城市化率目前已达到47%,在过去的30年里增加了30个百分点,增速位居世界之首。

  另悉,目前我国的600多座城市中,有100多座提出建设国际大都市、国内大都市,其中有不少城市提出要建设中央商务区,有10多个城市瞄准建设国际或地区性金融中心。

  在1月4日由中国建筑学会举办的“发展和繁荣中国建筑文化” 座谈会上,一些专家纷纷指出,一些地方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舍弃了地域特色,忽视了建筑文化,使得城市建筑大量雷同,粗糙仿制,文化缺失,“千城一面,万栋同根”。

  城市建筑被指“拾人牙慧”

  “如今很多国内的建筑师总是盯着外国大师,城市设计趋同,拾人牙慧,东施效颦,到处山寨。”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在“发展和繁荣中国建筑文化” 座谈会上对记者如是表示,“过去是刮‘欧陆’风,都设计得像欧洲,如今是刮‘迪拜风’,到处都盖迪拜式的高楼。”

  现任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叶如棠则把这种现象概括为“四远四近”:与自然越来越远,与官场越来越近;与生活越来越远,与逐利越来越近;与文化越来越远,与浮华越来越近;与传统越来越远,与西化越来越近。

  中国建筑与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并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而相对于另外两大体系,中国建筑体系历史更加悠久,体系更加完整,并且更加注重自然和生活,例如四合院的邻里交往空间就远比西方式的单元楼要大很多。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也曾涌现出一大批融合本土和现代特色的新建筑,“从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人民大会堂,到20世纪末的香山饭店,都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融汇了西方现代建筑的新技术新观念。1999年世界建筑师大会曾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当时各国建筑师都非常赞叹它。” 叶如棠如是表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