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调研称少数留守儿童难见父母忘其容貌
与父母长期无法团聚
个别留守儿童竟已忘了双亲相貌
因与父母长期无法团聚,个别留守儿童竟已忘了双亲相貌——这样令人唏嘘的现实,是省政协委员刘昌明调研中了解到的,为此,他在两会上大声疾呼,全社会合力唤起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少数父母超过两年没回家
“我来自松滋市,松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劳务输出大市,松滋的留守儿童问题,在湖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刘昌明委员以自己的家乡松滋市为例,进行一番调研。
据最新统计,松滋外出务工人员目前已达到18.7万,占全市85万人口的22%。现有留守儿童高达31657人,占全市少年儿童总数的52.9%。
据对当地450名留守儿童的调查,70%的孩子渴望与父母在一起生活;83%的孩子和长辈居住,17%的孩子经常住校;学习成绩较差和一般的占到了近70%的比例;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后,一般一年回家一次,甚至还有少数父母两年以上没有回家。
个别留守儿童
竟已忘了双亲相貌
调查中,刘昌明发现,留守儿童群体存在众多突出问题。
首先是情感上存在“空区”。留守儿童与家长长期分离,在身心成长过程中无法及时得到父母的引导和关心。个别孩子甚至都已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较深的感情。
监护上存在“盲区”。留守儿童的监护,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型,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托管,这一种监管类型最多;二是亲朋监护型,由叔婶、姑舅或要好的朋友托管;三是单亲监护型,基本上是母亲监管。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无法承担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和心理教育的责任。
教育上存在“误区”。绝大多数临时监护人重养轻教,认为只要孩子平安就可以向孩子的父母有所交代了,而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和精神上需求却很少关注,任其发展。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应付了事。
此外,在守护留守儿童安全上也存在隐患。
让留守儿童
学有所教、爱有所依
“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应更加重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努力形成齐抓共管格局,使留守儿童学有所教、困有所帮、爱有所依、托有所居,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刘昌明委员呼吁,政府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纳入政府工作的总体规划,出台保证留守儿童能接受义务教育的法规和措施,改善他们的就学条件。
同时,加快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多创造就业岗位,让农民能就近务工;着力改善农村中小学校的寄宿条件,使学校变成留守儿童的快乐家园。(记者夏琼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