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在中国:法国“洋漂族”的武汉生活
中新社武汉1月10日电 题:法国“洋漂族”的武汉生活
中新社记者 张芹
“老板,一碗热干面!”每天清晨,米卡总会踩着滑板来到学校附近面摊点上一碗面,由此开始一天的生活。
“80后”大男孩米卡来自法国,是武汉大学WTO学院的一名法语教师。现在,米卡的生活越来越像一个武汉人:爱吃热干面,会用地道的武汉话砍价,喜欢游荡于武汉的大街小巷。
大学时,米卡读的是心理学,毕业后开始修汉语学位,“不知道为什么从小就对中国很感兴趣,尤其是中国文字,非常美!”一走进米卡的家,就能看到各种“中国元素”,中国国旗、京剧脸谱、民族刺绣,墙上甚至还贴着米卡自己写的毛笔字。
“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当老师,更没想过自己会生活在一个叫武汉的中国城市。”然而一切“没想过”,都奇妙地从2005年米卡以交换生身份来到武汉展开。“我跟这个城市非常投缘,一来这里,就知道这是我要待的地方。”
2007年,米卡结束了在武汉交换生的生活,进入武汉大学WTO学院,担任法语教师。米卡告诉记者,由于父亲的工作关系,他们全家经常迁徙于各个城市,每隔2—3年就要搬一次家。掐指算来,住了近7年的武汉,竟是米卡人生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城市。
作为一名法语老师,米卡在学生眼里严厉却不失幽默。为了有针对性地让学生了解法国、学习法国语言、文化,米卡亲自撰写教材。“我希望他们有独立思考能力,并将这种能力用于今后在法国的学习、生活中,而非仅仅知道法语语法。”
2008年,米卡首次接触由武汉大学WTO学院发起的“另一个美丽的世界”公益活动。四年里,米卡跟随志愿者们走过湖北鄂州、黄石、荆门、恩施等地的农村学校,通过交流与分享给孩子们带去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多元价值观,也通过这种方式倾听农村学子声音。
“对于孩子们来说‘洋教师’很陌生,他们总是好奇地看着我,问我各种各样的问题,让我不得不佩服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米卡告诉记者,看着孩子们眼眸中闪烁的光芒、脸上洋溢着的微笑,自己会感到非常幸福,更愿意与他们分享身边一切美好的事物。
对生活充满热情的米卡热爱旅行、音乐,还曾与朋友组乐队在酒吧驻唱,闲暇时他会约上三、五好友一起玩滑板或者喝上一杯。“以前还想过去亚洲其它国家或者中国别的城市,可武汉给了我家的感觉,工作、朋友、生活都在这里,舍不得离开。”
由于拥有众多高校,像米卡这样定居在武汉的外国人已近万人。随着城市的开放与多元化,以及当地政府针对留学生、外国客商的诸多优惠政策,使得武汉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在此生活、停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