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称江豚死亡速度过快 濒危状况恐遭低估(图)
河北志愿者“江豚死亡记录”:
20头江豚去年死于非命
武汉专家:豚死人悲 人不应成看客
老武汉人坐轮渡时,可能会有忽然而至的惊喜——见到江面上一跃而起的“江猪子”。而现在,俗称“江猪子”的江豚已十分少见。2012年初,一名河北人对江豚的死亡记录,再度刺激了长江流域人们的神经。3日,这份记录在微博上被疯狂转发。据记录,2011年,20头江豚死于非命。有那么多吗?记者昨日联系上位于武汉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专家。
连年两位数,河北志愿者为江豚建民间死亡记录
“自从1997年在白 豚馆第一次见到‘淇淇’,从此便无法割舍。”14年前,因策划环保活动,时任河北经济广播电台副台长的河北人于江,专程到中科院水生所采访。多数人在白 豚的悲剧中只是看客,而于江却认为这是“我们自己的悲剧”。
记者昨日连线于江。他介绍,为追忆白 豚,他开了博客。这时,他发现连江豚都濒危了,所以开始记录江豚死亡。他在博客“淇淇的天堂”上持续更新江豚的死亡记录,用触目惊心的文字和图片,提醒人们另一场危机的降临。
3日,于江在自己的微博“海翁伯”上发布“2011年长江江豚死亡记录”。他在这份记录中介绍:“所根据的都是媒体公开报道或网络披露的江豚死亡事件。2008年记录死亡江豚20头,2009年为19头,2010年为12头。连续3年,江豚死亡都是两位数。要知道江豚种群总数已经比大熊猫还少,每年两位数的死亡速度实在太高了!太快了!太危险了!刚刚过去的2011年,记录死亡20头!!!”
于江很忧心:“而事实上,还有不知多少冤死的江豚并没有公开报道或披露。我们现在恐怕连长江江豚真实准确的死亡数量都没有搞清楚,因而低估了长江江豚目前的濒危状况。”
规模差不离,水生所专家认同该数据
“应该是对的,差不多有那个规模。”尽管2011年江豚死亡的官方报告还未启动,但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克雄告诉记者,让人痛心的事实的确在发生。他2011年去野外考察时,亲眼见到江豚尸体就有三五回,而渔民们未上报的有多少则不得而知。
除了“于江们”的民间记录,官方每年也会统计江豚死亡数字。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2008年成立“长江豚类保护网络”。这个网络由7个长江豚类保护区、相关省市的渔政(渔业)部门、东海渔政局以及中科院水生所和长江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参加。2008年以来,每年年初由各个保护区和渔政部门上报该地区过去1年所记录的江豚死亡报告,最终由中科院水生所工作人员进行汇编。王克雄说:“于江是通过搜索媒体和网友的言论来统计的,这与官方统计不同,我们一般都要看到江豚尸体才算数。”
外伤或大旱,江豚死因映照人类生存环境
相比往年,江豚死亡除了被来往船只的螺旋桨击中或被非法捕鱼的滚钩击中外,还多了一个原因——干旱。“全球气候变化,超低水位频现,水没了,江豚渴死。”王克雄和于江都提到,豚类生存状况是河流健康的标尺,而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豚死人悲,人类没有理由再当看客。
王克雄认为,要推动行业立法,要控制通过保护区船舶的流量、速度和线路。
1984年至1991年之间,长江江豚有2700头左右。“2006年长江淡水豚类考察”结果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1800头,包括长江干流1200头、鄱阳湖450头、洞庭湖150头。(记者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