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历时3天搭车回家 被拒70余次遭骂神经病(图)
3天,1000多公里,遭拒70多次,搭了4辆顺风车,从广州到武汉,没花一分钱路费。昨日,25岁的孝感小伙刘高免费搭车完成了一次刺激而温馨的“春运”之旅。
旅途中,刘高害怕过,也曾想过放弃。最终,他还是坚持下来。昨日(17日),顺利到达武汉的他向记者感叹:“4辆车子,还有一些好心人,让我相信这个社会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冷漠。”
缘起:同辈的故事
眼前的刘高,眼神明亮,高大帅气。2009年6月,来自孝感汉川的他毕业于荆州一高校。这个QQ名为“行龙客”、想作为一个行者走遍中国的小伙子,在毕业那年骑了12个小时的自行车,从荆州到达宜昌,次日又从宜昌骑回了荆州,此后远赴东莞工作。
刘高产生搭顺风车回家的想法,源于乌鲁木齐小伙胡蓓蕾。2010年12月25日,南京师范大学大四学生胡蓓蕾以搭顺风车的方式,历时13天,换乘了25辆车,最终顺利回到老家乌鲁木齐。
“我也可以考验一下自己。我也相信,世界上好人多。”此后,刘高退了早已买好的火车票。路线很快规划好了:沿高速公路搭顺风车,吃饭、上厕所等问题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内解决。为免家人担心,刘高未将此事告知家人和朋友。
15日上午9时,刘高带了200元钱和一些食物上路,买票坐车到达第一个搭乘顺风车的地点:广州沙埔服务区。
挫折:70多次拒绝
在沙埔服务区,刘高站在服务区门口观望了半天,却没敢上前搭讪。他实在不知该如何开口。
磨蹭了半天,刘高终于鼓起勇气开口了,可司机一听完,便斜了刘高一眼,摇上车窗,猛踩油门开走了。刘高心里闷闷的,继续尝试,继续被拒绝,有车主表示要收费才让他上车,甚至有车主直接说他“神经病”。
服务区加油站的工作人员也劝刘高放弃,但他不为所动。在刘高被拒30多次后,一对孝感夫妻终于答应带他前往粤北服务区。15日晚9时许,坐过了粤北服务区后,刘高在京珠高速宜章服务区下车了。本来这对孝感夫妇是可以将他一路带回武汉的,但刘高觉得这也“太顺利”了,便主动要求下车。
在宜章服务区求助了20多名车主遭拒后,刘高只得在服务区住了一晚。16日上午7时许,跑货运的一对安徽夫妻郑先生和张女士又捎上了他。
16晚11时许,刘高又挥别郑先生一家,在长潭高速昭山服务区下车了。昨日凌晨3时许,他搭上了一辆重型卡车到了京珠高速岳阳巴陵服务区,之后又成功搭上了一辆卡车,于昨日中午1时许顺利到达武汉。
一路下来,刘高被拒绝了70多次,终于换来了4次成功。
感悟:温暖的旅程
本是一次冲动而简单的冒险,却无意中成了刘高感受社会的机会。
遭遇30多次拒绝,仍未搭上一辆顺风车,还被人骂为神经病,刘高一度非常沮丧,但也表示理解,“车主凭什么免费帮助一个陌生人呢?”
一名司机拒绝刘高时,也说出了自己的理由——他不是不想带人,主要是担心自己的安全,还怕发生意外要承担责任,除此之外,还有可能被认为是非法营运。
一路上,刘高也曾想过放弃。3天中的2个晚上,他都是在高速公路的服务区度过的,第一晚是在服务区的餐厅站着打盹,第二晚是在服务区住宿部大厅的凳子上睡觉,因气温极低,他冷得睡不着,便思考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世界没有想象的那么糟。”这是刘高总结回家路用得最多的一句话。第一个捎上他的车主张女士说,她理解刘高的这种尝试,自己也刚好顺路,便答应了刘高的要求。第二个捎上刘高的郑先生说,刘高求助时,一脸诚恳,不像是坏人,小小年纪这样做,勇气可嘉,“看到他我想起了我22岁的儿子,希望当兵在外的儿子需要帮助时,也能遇到好心人。”第三个搭载他的车主赵先生一听完刘高的陈述,则二话没说,便将他捎上了。对第四个搭载自己的卡车司机,刘高也只交流了一分钟就成功了。
要求搭顺风车不断遭拒时,刘高曾对自己说:“如果一天之内,接连询问200位车主,都被拒绝,我就自己去买车票回家。”最终,他一共询问的车主还不到100位。
收获:真诚拥抱社会
“任何事情,走出了第一步,后面的事情就没想象中那么难了。”刘高说,在第一个搭乘点,他一直在观望,不敢上前问,但开口后胆子也大了,“多问一个人,多一份诚恳,成功的机会就会更大。”
“用真诚拥抱社会,社会也会用真诚和温暖回报自己。”刘高说,搭顺风车让他感受到真诚的力量。他总结了搭顺风车的经验:首先,要拿出身份证表明自己的身份,用微笑让司机打消疑虑。其次,要在有加油站的服务区拦车,因为在加油站,车主停留的时间较长。第三,与人沟通时,把握好与他之间的距离,不要距离别人太近,否则别人会有排斥感。最后,私家车主的戒备心较强,拦货车成功的几率则比较大,因为他们旅途劳累,也需要人说话来提神。“总之,脸皮要足够厚,心理承受能力要强,不怕被拒绝。”
“社会也不是想象中的冷漠。”刘高说,一路走来,让他感觉其实这个社会还是很温暖的。“生活中的我们有时戒心太强,对他人缺乏信任,这就像一道屏障,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当我走完这条回家路,我懂得了只要敞开心扉、真诚与人交流,就会赢得别人的信任。”(楚天金报 记者林永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