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新春走基层”:新农村 新景观
中新网连城1月18日电 题:新农村 新景观
作者 黄水林 陈析兴
一条条平坦的水泥马路、一幢幢漂亮的小区别墅,文化广场、休闲区错落有致,绿树掩映着村庄……走进福建连城县莲峰镇鹧鸪村,新农村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一幅幅动人新景观叫人眼前一亮。
鹧鸪村是福建省首批新农村建设特色示范村。近年来,该村先后被评为全国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点、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福建省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示范村、福建省“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示范村等。
“一村一品”让村民走上富裕
“进行标准化鱼塘改造后,每亩产量由原来1吨增加到现在1.3吨,利润比原先增加1500元,我去年养鱼增收近两万元。”正在拉网捕鱼的养鱼大户、科技示范户谢清招高兴地告诉我们。
鹧鸪村根据该村地少人多、资源匮乏的实际,在推进“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专业示范村建设过程中,引导群众发展池塘养鱼和稻田养鱼。2011年,当地投入了100多万元对140亩鱼塘进行标准化改造,修建900米标准化灌溉渠道,改造完成300米U型槽灌溉渠道和200米灌溉压力管道,同时安装2500米三相四线电路,完善农用电网,方便养鱼户利用增氧机进行增氧,从而大大增加了放养密度。
通过标准化改造,不但改善了养殖环境,提升了鱼产品质量,还打破原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模式,形成连片规模,养鱼户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同时,村里还邀请县畜牧兽医水产局的技术员在村里举办科学养鱼培训班,帮助养殖户学好技术、开拓视野。积极发挥党员养鱼大户的示范带头作用,开展党员示范户“一帮一”结对帮扶、“一带十”带动帮扶,帮助带动广大养鱼户养好鱼,真正实现增收致富,推进渔业发展。
如今,全村200多户农户有一半多以养鱼为主,发展池塘养鱼380亩,稻田养鱼15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000多元。
环境整治 让村庄更加美丽
“把鹧鸪村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环境优美的新农村,是全村民众的心声。”鹧鸪村党支部书记黄苍进向我们介绍。以前,道路两旁荒草丛生,生活垃圾随处可见,村庄落后面貌是一大阻力,近年来通过开展“绿色村庄”创建工作,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全面整治、美化绿化的提升,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鹧鸪村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居环境,村中全部主干道进行硬化,更换破旧路灯;引进樟树、芭蕉等高级绿化植物,种绿化草皮,将2万平方米的路旁荒地建成了绿化带和公园,公共绿地达2000平方米,休闲公园绿地达18000平方米,公共绿化、彩化、庭院绿化达40%;填埋所有露天粪坑,全部农户完成卫生厕所改造,排污水沟全面清理,全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集中处理;安排3名保洁员,配备了清卫车等环卫工具,全天候清扫清运垃圾,并落实了保洁考核和长效监督管理制度。
如今,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绿树成荫,绿地花草茵茵,村中道路整洁贯通,环境卫生水平不断提高,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广场文化 让社会安定和谐
夜幕降临、华灯初放,鹧鸪村村民活动广场准时响起悠扬的音乐,几十名农村妇女伴着动感的舞曲翩翩起舞。
“广场健身舞不但改变了以前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打牌的陋习,还密切了人际关系,邻里纠纷也少了。”担任了25年村妇代会主任的李美娥说,去年,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村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的努力下,争取资金专门购置音响设备,并请来了经验丰富的广场舞老师为村民们传授舞艺,鼓励发动群众参加广场健身活动,成立了这支广场舞队伍。
鹧鸪村为了让农民的闲暇生活丰富起来,在不断充实丰富广场文化活动的同时,不断健全完善文化娱乐中心,建设农家书屋、文化中心户,安装体育锻炼器材,让村民们读报、上网、健身、娱乐有了好去处。
据介绍,鹧鸪村还在元宵、国庆、元旦、中秋等节假日,组织开展广场歌舞、猜灯谜、放露天电影等活动,在传统文化节上聘请连城木偶剧剧团进村演出,并结合开展法律知识、计生文化等宣传,大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安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