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老人自费请留守农民工吃年饭12年(图)

2012年01月20日 14:16 来源:荆楚网 参与互动(0)
来,趁热吃!
来,趁热吃!

  “朱老师,跟着您种地我们都赚了钱,谢谢您!”昨日(19日)中午,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省农科院社区食堂里,众人围着一位头发花白、身穿旧棉袄的老者,频频举杯。

  老者名叫朱文达,今年74岁,是湖北省农科院植保土肥研究所农药室主任、研究员。昨日,他请来自全省各地的近20名农民工和10余名社区低保户、残障人员吃团年饭。算起来,这是他连续第12年请大家吃团年饭了。

  一顿热腾腾的团年饭

  昨日中午12时许,省农科院社区居委会食堂包间里,四张饭桌摆好,热气腾腾的菜肴一一端上。好一桌丰盛的团年饭!“来,一人一个红包。钱不多,希望给大家带来好运。”朱老拿着一沓红纸包,微笑着递到大家手中。“这个红包我不能要,还是留给低保户吧。”种植户许强和谭良伍按住朱老的手,坚持不收。

  来自荆门的许强去年在朱老的实验田种植采用型甘薯,利用朱老研发的农药,有效解决了虫害问题,获得丰收,一年收益超过30万元。同样种植甘薯的谭良伍,收入也十分可观。

  另一张饭桌上,一群中年男子站起身来,“我们种棉花、水稻的农民,也敬您老一杯!”说完大家一齐举起酒杯,一饮而尽。朱老笑着,举杯回应。

  说话间,40多岁的卢余兵走到朱老身旁,说:“跟着您种了6年水稻,我也吃了6回您请的团年饭。明年让我们也请您一回吧!”“快别这么说!你们种地比我辛苦,过年还不能回家,请大家吃个饭是应该的。吃完了饭,我们还可以聊聊明年的计划嘛。”朱老诚恳地说。

  席间,社区低保户、残疾人们也轮番给朱老敬酒,向他表示感谢。

  出身寒微心系“穷朋友”

  朱老请吃团年饭,至今已是第12个年头了。

  2000年春节前夕,省农科院社区居委会号召居民援助社区贫困家庭和留守农民工家庭过年,触动了朱老筹办团年饭的想法。

  社区居委会书记张小霞介绍,因科研需求,该社区每年都会有一批农民工无法回家过年。“一次,朱老找到我们,提出由他个人出资、社区居委会出面组织,请贫困家庭和留守人员一起吃团年饭,并给他们发红包。”从那时起,这一传统延续了下来,12年间从未间断。

  谈起筹办团年饭的初衷,朱老说,他年轻时在湖北求学,之后留在湖北工作,很少回老家,独在异乡的孤独感至今仍记忆犹新,因此特别能理解长年在外打拼的农民工的感受。

  朱老的老家在江苏南通。他幼年丧父,与母亲和弟弟、妹妹相依为命。上世纪50年代末,他远赴荆州农校求学,平时靠给母亲写信聊解思乡之苦,5年间只回过一次老家。“那是1963年,我收到电报,得知母亲去世,才在学校的资助下踏上回家的路。其实哪一个人不想家?我很羡慕那些能够回家的同学,逢年过节更是感到孤单,有时候忍不住落泪。但一想到家里会多一张嘴吃饭,再加上路上的开销,我只好强忍着打消回家的念头……”回忆至此,朱老不禁哽咽起来。

  孤独一生热心帮助他人

  在同事、学生和邻居眼中,朱老是一个对工作近乎痴迷、对别人充满爱心的好人。他一生没有成家,性格却不孤僻,经常资助家境不好的学生和身边的“穷朋友”。

  独在异乡,为何不成个家?面对记者的疑问,朱老叹了口气:“我并不是不想结婚,只是因为一些原因错过了。”

  从荆州农校毕业后,朱老考上华中农学院(现为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之后进入湖北省农科院工作。“当时我们要下乡蹲点开展试验,研究各地虫草发病规律。”朱老说,就像候鸟,他每年春节前三天回到武汉,节后三天又要下乡,处了好几个对象,都因为相隔两地没能走到一起。

  采访中,朱老数次提到“魏守辉”这个名字,却不愿多说他对自己的这位得意门生的帮助。昨日,记者辗转联系上在中国农科院工作的魏守辉。“朱老师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他特别关心人,也特别严厉,就像父亲一样。”他说。

  魏守辉当初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能够进入省农科院工作。“我是专科毕业,有幸被朱老师看中,和很多名校大学生一起跟着他实习,并被吸纳到研究所。”他说,他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吃苦、做事勤快。在朱老指导下,他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之后被中国农科院看中“挖”走。每年春节,他都会到朱老家中拜年。“朱老师的严厉在院里是出了名的,学生试验中,他连叶片上的害虫数量都会抽查。但更多时候,他又十分和蔼可亲。”朱老的学生和助手李林说,不久前,院里给朱老发了一套衣服,他当即送给了自己,还开玩笑说:“这些时尚的衣服我不需要。你正是谈婚论嫁的年纪,给你更合适。”

  希望有生之年再创两项成果

  朱老主要从事杂草高效防除技术研究及农药药效登记试验,是农业部确认的具有农药除草剂登记试验资格的专家之一,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此前,他已领衔完成湖北小麦、水稻、油菜的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规程地区标准的制定。

  目前,他用于实验的试验田22亩、示范田100亩,每年可支配科研经费近百万元。他自己的月收入也超过5000元。但是,每分钱怎么用,他都是精打细算。“我的生活十分简单,早饭5块钱的稀饭、饺子,午饭在食堂吃盒饭。有人说我是守财奴,我不介意,钱要花在刀刃上。”朱老说,以前他偶尔也逛商场买东西,但由于总是一身老农装扮,常常没人理他,索性不去了。

  去年,朱老办理了退休手续,但被农科院续聘。“我手头还有些课题没有完成,有些学生要带。唯一的变化是多了份退休金。”他笑着说,现在他每天照常往试验田和办公室跑。

  吃完年饭,朱老又把心思拉回到工作中来。他说,他的目标是在有生之年,再完成两项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规程地区标准的制定。(楚天都市报 记者王昱晔 周治涛 摄影:记者李辉)

【编辑:王慧】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