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月薪1500元漂在上海 6年后回乡买房换团圆(图)(2)
得失
孤独时流浪猫陪伴
漂泊,除了生活艰辛外,还有内心孤独。
臧皞的网络相册上,有一张花猫的照片。臧皞给它起名叫“小胖”,这是一只流浪猫,被捡到时刚出生在院子的角落。
“在我最寂寞的‘光棍时代’,它睡在我的床边,给我一点家的温暖。”臧皞感慨,“从小胖身上仿佛看到自己,我们都流浪在陌生的城市,一起寻找安身的角落。”
“线路工程师”、“网络工程师”,是臧皞在上海期间获得的资格证书。他的工资也从1500元升至4000元。
2009年,臧皞的工作渐入正轨,但全球经济危机波及上海。
“我们5个人的技术团队,裁员后只剩两人,团队散了,大家心也散了。”臧皞坦言,决定离开上海并非一时的无奈,“来的那天就知道注定要走。不可能年薪几十万,不可能买房买车,注定无法融入这个欲望都市。”
臧皞离开上海时,最让他放不下的是那只花猫。他把“小胖”送给一位信得过的老乡收养,“大家都漂泊异乡,渴望相互取暖”。
回家
更换回一个团圆的家
一套100平方米、总价近60万元的塔楼公寓。在臧皞看来,放弃上海一张床换来的不只是故乡一套房,更是一个团圆的家。
如今,臧皞在鞍山一家民营企业当部门经理,3000元的工资中一半用于供房。他自嘲是“房奴”,但也痛并快乐。
“电视柜、衣橱都是我自己画图纸设计的。”臧皞说起买房装修如数家珍。与多数不常开火小两口之家不同,臧皞家的厨房宽大且拥挤,锅碗瓢盆塞满厨柜,米面粮油占据厨房大半空间。
臧皞说,特意将房子买在离父母家只有一公里的地方,有时间就多做几个菜,接父母来这儿吃。吃完饭陪父母到旁边的公园散步,“这些年,我亏欠父母得太多。”
臧皞的一位朋友透露,臧皞在上海那几年,他父亲两次心脏病发住院抢救。母亲一条腿摔伤整月卧床,“两位老人不让我们告诉臧皞,怕他工作分心。”
臧皞新家的窗外,10年前还是露天早市。回想当时,我作为当地报纸的记者,曾在一个早上来此采访城管队员清理商贩占道经营。我看到急忙收拾杂货的臧皞,我转身躲开,流下几滴眼泪,心里很复杂,也搞不清楚是钦佩、鼓励或者同情。
如今,露天早市早已变成城市主干道。
晚上7点刚过,路上已难觅人踪。最繁华的中心商业街上,关店下班的商户们行色匆匆,路边小餐馆也在准备打烊。
臧皞说,这样冬天的夜晚,偶尔会想念“夜上海”,怀念和网友们通宵泡吧、逛夜店。“鞍山没有这些。现在欲望少了,但日子过得更踏实了”。
本报记者 崔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