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一些县市摆酒席成风 “母猪下崽”也请酒(图)(2)
本地不准乱摆酒就到邻县摆
据湄潭县马山镇一农家乐老板介绍,遵义市有的县市先后出台了多种措施抑制摆酒之风,要求办酒要先备案,不该办的酒一律禁止。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想“摆酒”的人依然在变着花样办。
“晚上到我家来吃饭哈!”在凤冈县田坝村,由于有禁酒政策干预,村民一改白天摆酒的习俗,酒席改到了天黑以后。吃饭之前,门前有人设账台收礼,一点也不影响“摆酒”的效果。
与凤冈县永安镇毗邻的湄潭县马山镇上,春节期间各家农家乐的生意十分火爆。仔细一打听,几乎都是“请酒”的包席。原来,由于凤冈县永安镇查得紧,想“请酒”的人家就将摆酒地转移到了湄潭边上的乡镇,分批次过来吃,虽然比以前麻烦,但躲开了有关部门的追查。
什么理由也没有照样摆酒
记者了解到,在遵义、黔南、铜仁等地部分农村,除了红白喜事外,还有“立碑酒”、“立房酒”、“烧锅底”(搬家)、“做老斋”、“剃头酒”、“周岁酒”、“参军酒”、“冲喜酒”(出狱回家)、“开业酒”、“谢师酒”、“寿酒”、“阴寿酒”……,“请客”名目层出不穷,多达数十种。有的地方甚至还有“结扎或上环酒”、“升初中(高中)酒”、“母猪下崽酒”等,名目繁多,花样翻新的“请酒”让人叹为观止。
今年春节,湄潭县请酒又次“推陈出新”,没有任何名目,也照样请酒。
“他舅舅,我家正月初三要摆个酒,早点来坐上席哈。”听到妹夫热情的邀请,村民陈某感到十分不解,妹夫家的情况他十分了解,两个孩子在上初中,老人的生辰也还早,房子也是年前才修的,请的是啥酒?
以当地习俗,请酒一般都会张贴与酒宴有关的对联,人们可从上面的文字,看出主人摆的是什么名目的酒席。谁知当天前往一看,妹夫家门前既没张贴对联又没说明,所有人都在打听这是什么酒。礼送了,酒喝了,但是众人皆十分糊涂,“这吃的什么酒?”。
不请酒就没钱进违心也要请
传统的请酒已经严重变味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乐此不疲?凤冈县村民周斌接受记者采访道出自己的苦衷。
周斌说,其实自己对请酒的厌恶并不比别人少。原本他是及其反对家人请酒的,但周围的形势,让他觉得不摆还真不行。所以,明知违心,也要摆一回。
周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当地摆一次酒,最少送礼20元以上,一般人家请一次酒会收到2至5万元的礼金。但一年要吃上百家次酒,送出去的礼金一年不低于2万元。那么,一年摆一次,还能保本;如果两年不请酒,就得亏2万元左右。白花花的“银子”大量流出,自然也只有请酒才能收回成本。
“如果今年春节不请酒,开春的肥料都快买不起了。”周斌的这番话,湄潭县村民熊成林也深有同感。
“腊月二十八有3家,正月初二有2家,初三有4家,初四3家,初六3家、初八10家、初九6家……”熊成林掰起手指头算了一下,今年春节,才短短10天时间,他家就送出去一万两千多元礼金。而从去年国庆节至今,4个月吃了将近200多台酒。一家人俨然成了吃酒专业户,有时由于一天酒席太多,地理位置又散,一家人全体出动也走不完,不得已,只好请人代送或事后补送,“一天吃好几台酒,哪个遭得住?”
凤冈县一位茶农向诉苦说,原本收入不错,就因经常“吃酒”,不但家中积蓄取尽,另外还欠了几千元的债。
据了解,我省不少农村都存在“滥请酒”现象。因年轻一代外出务工人员多,在家的多数是留守老人或小孩,此起彼伏的“请酒”,让人们不仅在经济上疲于应付,邻居和亲戚还得花时间为请酒者帮忙。花大量的钱和时间请酒吃酒,已严重影响了大家的生产生活。
“真不知道这酒席,啥时候才吃得清净?”熊成林一脸愁容地说。(贵州商报 记者 周朝义 方向 陆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