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中国社会诚信缺失凸显 失信加大社会交易成本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2月11日 15:55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中国社会诚信缺失凸显失信加大社会交易成本

  诚信调查

  如何弥合社会诚信“断裂带”

  古人云,“人无信不立”。

  近年来,我国社会生活中诚信缺失问题日益凸显。那么,诚信缺失将给社会系统带来怎样的危害,导致社会失信的深层原因有哪些,如何加强征信体系建设,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危机来袭:诚信告急凸显社会之变

  最近,“三亚宰客”事件仍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当地有关部门、网友各执一词,争执不下。无论事件最终结果如何,这一事件都将旅游市场的诚信问题推到了舆论聚焦点。

  而在此前,一系列诚信事件凸显了社会诚信的缺失和诚信建设的滞后。三鹿“毒奶粉”事件、“周老虎”事件、唐骏“学历门”、河北大学校长“抄袭门”,多领域造假丑闻频出,公众一次次感觉通往诚信的大门越来越窄。

  2011年下半年,《小康》杂志社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2011中国人信用大调查”。

  调查的结果显示,2010年—2011年中国信用指数为62.7分,从2005年至今的走势看,中国信用指数始终处于低位运行态势。

  数字背后,是愈发凸显的社会信任危机。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千古信条。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然而,近年来,失信事件频发。

  “诚信是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存在的,与制度因素和社会变迁的影响密切相关。”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近年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诚信状况不但越来越差,有些方面甚至极其糟糕,这已经成为中国一个显著的社会问题。”

  诚信缺失、不讲信用,不仅危害经济社会发展,破坏市场和社会秩序,而且损害社会公正,损害群众利益,妨碍民族和社会文明进步。

  当前,诚信危机已经引起公众和政府高度关注。在“染色馒头”事件发生两天后,温家宝总理即对此发表看法,称这些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信任危机导致了社会诚信链条的中断和损害,破坏了市场机制和市场经济规则。”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发展室主任李炜表示,诚信缺失会造成交易主体不被对方信任,限制交易主体自身发展,为防范交易风险被迫增加交易成本。

  目前,诚信缺失已使我国经济秩序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甚至影响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损害了国家声誉。比如2008年的三鹿“毒奶粉”事件,不但以数万名儿童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也使国内外消费者对我国的食品安全产生信任危机,使政府的公信力受到极大损害。

  据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信用研究中心主任章政分析,我国目前的诚信状况,可归纳为“三低”:首先,大众对“信用”的认识水平低。很多人只知道诚信在道德层面的内涵,其实,“信用”至少还包括制度建设和评价体系建设,更深程度上,人类社会已经形成了一套与诚信相关的运行方式。其次,对“信用”的实践层次低,还未真正在经济生活、经济活动、经济管理中运用信用体系。最后,我国信用发展整体还处于初级阶段,诚信的主要践行者是自然人,还未上升到法人、公共机构,没有上升到管理者群体这个层面。

【编辑:马学玲】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