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老人致海南服务压力陡增:资源短缺就医难加剧
每年冬季大量“候鸟老人”的集中涌入,给海南带来了较大的输入性压力,公共交通、物资供应、医疗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均面临新的挑战
当北国天寒地冻,海南却温暖如春。作为全国唯一的热带省份,海南岛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每年冬季吸引着全国不少地方的老年人前来避寒,形成了独特的“候鸟人群”异地养老现象。《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年前走访海南了解到,每年冬季高峰时前来海南休闲、养生、养老的“候鸟老人”约45万人,其中绝大多数来自长三角、东北三省和西北地区。
然而,每年冬季大量“候鸟老人”的集中涌入,也给海南带来了较大的输入性压力,公共交通、物资供应、医疗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均面临新的挑战。多位受访干部和专家认为适应异地养老新趋势,加强“候鸟老人”的服务与管理,加强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提供,已成为海南需要正视和着手解决的新课题。
公共服务压力陡增
在“候鸟老人”安享异地养老生活的同时,作为“输入地”的海南,却面临着一系列“候鸟老人”症候群。本刊记者调研发现,“候鸟人群”冬季高峰时纷至沓来,造成了海南旅游热点地区阶段性公共服务资源严重短缺,主要表现在交通、水电、物资供应等公共服务面临着较大的供应保障压力。
一是市内公共交通面临超常压力。“候鸟老人”大多为退休老年人,大部分属节俭型消费人群。不少老年人由于持有老年优待证或已年满70岁,享受市内公交免票的优待。老人们时不时坐上免费公交车,在市区和各个旅游景点之间闲逛,占用了较多的城市公共交通资源。
据三亚市民政局副局长易士诚介绍,截至目前,三亚共办理老年优待证29478个,其中70%都是外地老人。他说:“有时一辆公交车坐的全是免票的老年人,跑一趟车还不够油钱。”前年三亚市财政补助公交公司老年人优待证免票补贴300万元,2010年补贴600万元,即使这样公交公司还是压力较大。易士诚说,三亚一些景点对老年人免收门票,很多老年人经常坐着公交车,到景点一逛就是一天。
二是城市供水供电保障困难。海南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谢池春告诉本刊记者,在短期内人数的过度膨胀,造成城市供水供电等重要基础设施保障困难。去年春节期间三亚、五指山等市县出现小区供电故障和供水困难的状况,给居民正常生活带来不便。
三是对局部地区生活物资供应造成一定影响。谢池春说,由于“候鸟老人”是流动人口,商业和计划部门很难把握保障人口基数,物资储备和一些生活必需品储备有限,一旦遇到日常生活用品供应紧张情况,便会推高局部地区物价,加剧了局部地区物资供应保障困难。
三亚河西区社会事务科科长陈春和说:“‘候鸟老人’主要集中在三亚,三亚地方比较小,一下子来这么多人,生产的东西不够供应,物价就自然抬上来了。”从本刊记者掌握的信息看,三亚的物价普遍较高,青菜、肉类、海鲜等产品都比海口等其他市县高。
海南省2001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外省“候鸟老人”的大量入住,加大了海南社会养老成本的投入。据统计,海南现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225家,其中敬老院197家,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服务机构只有6家,主要分布在海口、三亚、文昌、琼海等地。大多数养老服务福利机构以保障候鸟型、异地度假养老的老年人为主。
由于财力有限,海南省基本没有对民办养老机构进行补贴。易士诚说,海南是欠发达省份,当地政府拿不出资金来补贴时,建议国家采取财政转移支付,形成中央、省、市县三级财政按比例进行补贴,比如4:4:2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