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雷锋生前最亲密战友:不会因闲言碎语放弃做好事

2012年02月22日 10:45 来源:今日早报 参与互动(0)
雷锋生前最亲密战友:不会因闲言碎语放弃做好事
2012年2月20日,乔安山在擦拭雷锋墓碑。 据新华社

  有人说他“隐居”是因为背负压力;有人说他做好事是因为心怀内疚

  雷锋生前最亲密战友乔安山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谈如何传承雷锋精神

  “我不会因为闲言碎语而放弃做好事”

  雷锋精神是什么?

  相信,对此,乔安山感知得更为真切。“大爱,爱所有的人,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利益。”与雷锋相处4年,经历雷锋之死的意外、个人遭遇的起伏,乔安山用“大爱”来形容。

  在本报记者和他的交谈中,可以从他的声音里,感觉到一位充满激情,却又硬气的东北汉子,尽管他已年过七旬。

  虽然,在雷锋去世的50年里,作为雷锋生前最亲密的战友,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原型的乔安山也避讳提及雷锋,但他始终都在践行,将爱给周围的人。在他看来,雷锋精神,是可学的,是贴近生活的。

  “雷锋大哥影响了我的一生”

  “大哥”,乔安山一直这样称呼雷锋。

  其实,在入伍前,他们就同在鞍钢工作,同住一个宿舍。1960年,在雷锋的鼓动下,乔安山与之一起入伍,进了同一班。他们的关系,很铁。

  但1962年的那场意外,改变了原初的单纯。退伍后,乔安山要求调离熟悉的环境,前往辽宁省铁岭市。从此,他尘封了这段岁月,不对外提及与雷锋间的关系。

  有人说,他的“隐居”是因为背负着压力;也有人说,他做好事,是因为怀着内疚。但对这一切的说法,50年后已步入古稀的乔安山却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很多人都问过我”,再没有其他。

  在一次采访中,乔安山曾这样回忆,“当时他的牺牲对我的打击是最大的,因为好朋友走了。我干什么,就像没了靠山。这种益友,这种像亲兄弟的感觉,没有了。他走了对我的影响太大,影响了我的一生。”

  “我不会因为闲言碎语而放弃做好事”

  在离开雷锋的日子里,乔安山下岗过、捡过破烂、打过更,但无论日子如何清贫,他都将自己视作雷锋生命的延续。

  在乔安山家里,始终放了一张雷锋的照片。“把雷锋的照片挂在我的墙上,我把这个照片当作我的一面镜子,像雷锋那样做。我出门前看一看,我应该怎么去做,回来后,我再看,我不管受到多大委屈,我看到照片,就心安理得了。”

  但其实,乔安山这样的坚持,却总不被人理解。“憨傻”、“二百五”、“缺根弦”,是很多人对他的评价。他甚至因为做好事,还“吃了大亏”。老人摔倒事件,就曾发生在他身上。一夜间,救人者的身份反成了“肇事者”。

  但无论怎样的“委屈”,50年来,乔安山从未放弃过做自己,“我心态很好,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他始终觉得,“别人慢慢就能理解,只要锲而不舍地去做好事。”

  “自己要有主意,自己认对了就去做,为什么总要在意别人的说法呢?”乔安山反问道。倘若,因为他人的“闲言碎语”而放弃做对的事,那么,“做好事还单纯吗?那是不是在为别人做呢?”

  “对个别质疑雷锋的说法,我特别气愤”

  其实,在乔安山看来,像这样摔倒的“讹人”事件,只是个案。很多人偏激地看待这些道德丑闻,但我们不能以个例去否定全部,毕竟绝大多数人都是向善的。

  对于网上发出雷锋事迹“虚伪”的质疑声,让乔安山特别气愤。上周,在央视录制节目的现场,他特别为雷锋“昭雪”。

  比如,针对雷锋背老大娘的照片,是事后部队记者为了宣传,找来老大娘“摆拍”的说法。乔安山说,这件事本身,雷锋确实是做过的。只是因为当时宣传需要,记者事后进行的补拍。

  至于“做了好事要记下来给人看”的雷锋日记,乔安山说,“他一直有记日记的习惯,不管出车多累多晚,回宿舍就记。”好多次,雷锋为不影响乔安山睡觉,用报纸遮住灯光。这个习惯,怎么能说成“为了宣传自己而记下来呢?”

  “雷锋做的事,是你我都可以做的平凡事”

  在乔安山看来,雷锋是可学的。“他不是大人物,没有做过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他做的都是小事,你我都能做的平凡事。”而他的这种贴近,也正是我们都愿意去学雷锋的原因。只要为他人着想,诸如在公交车上让座,都可以叫雷锋精神。

  乔安山用“大爱”来形容雷锋精神,“把爱给大家,爱所有人”。雷锋因为感恩,所以懂得爱。如果,我们都能怀着感恩的心去生活,与人相处;那么,爱也会播撒得更多。

  但雷锋之所以又伟大,区别与常人,就在于“一直做好事,平凡的小事做多了,也就成了大事。”雷锋难学,就难在锲而不舍地坚持。(记者 高逸平)

【编辑:张志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