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七旬农民自掏腰包办“草根图书馆”向老乡开放

2012年02月27日 10:31 来源:燕赵晚报 参与互动(0)
  ■老赵平时还会给孩子们以及不识字的妇女们讲书上的故事。赵宣 摄
■老赵平时还会给孩子们以及不识字的妇女们讲书上的故事。赵宣 摄

  这是一位76岁的老人,叫赵二英。六年前,他在生活了一辈子的赵县北正村创办了全县首家“草根图书馆”。这家不起眼的乡村图书馆免费向本村农民以及周边村老乡开放。

  村民的需要是他办图书馆的初衷

  谈到办图书馆的初衷,干了一辈子农活的赵二英说:“我平时就喜欢读书看报,从《新农民》杂志上看到,国家八部委打算用5到10年时间普及农村图书,就想在俺们村办个图书馆。在村里生活了一辈子,我知道农民需要书本上的知识,需要健康的文化生活。能在有生之年为乡亲们办点好事,我觉得比干啥都好。有的家里办鸡场,我就给推荐《家禽常见病防治》;有的在家种地,我就给拿《农作物科学种植》;有的在外打工,我就给推荐《农民工维权20问》;有的婆媳关系不好,我给拿本《如何当个好媳妇》……”从谈话中记者发现,农民的需要,是老赵办图书馆的初衷。

  说起赵二英办图书馆,邮递员白辉勇说:“我投送的辖区里,只有这么一家私人图书室。当时没有房子,是个路边临建,光线昏暗,连一个阅览桌都没有,眼下这两间房还是大队借给他的。起初,老人把子女们送来的几千元零用钱交给我,订了十几种农业科技书报。我看老人实在不易,还捐给他200元,算是对他的支持。”

  应邀参加全国民间图书馆论坛

  老赵自费办图书馆,义务为乡亲服务,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在图书馆墙壁上,有一张用大红纸写成的感谢信,信上写道:“本书室自2007年建成后,得到县乡村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资助,得以维持和发展,繁荣了本村群众文化生活。下列有关方面资助事宜:赵县邮政局资助《燕赵晚报》等报刊九种各一份,另赠报架一个;省市报刊发行局100元,镇党委政府2000元;村委会100元;中行图书2000册……”

  老赵的“草根图书馆”更引起“农家书屋”工程的关注。去年8月23日,赵县文广新局和图书馆领导给老人送来了价值万余元的河北省农家书屋图书,共1270册。

  就因为办了这么个“图书馆”,几十年来默默无闻的赵二英,一下子成了当地的名人。去年6月,中国民间图书馆论坛在北戴河举行,赵二英受邀出席,连他自己都觉得奇怪:“这样的好事怎么会轮到俺头上?俺一个庄户人谁都不认识呀!”事后,他才知道,原来是主办方从网络上知道他的。

  “草根图书馆”在乡村“火”了

  北正村里有个集市,每逢集日,十里八乡的乡亲都到这个村赶集。爱读书的人,总是把赵二英这个不大的图书馆挤得满满当当。

  大家都在埋头看书的时候,也是老人最开心的时候。老人很憨厚,年岁大了,言语不多。大伙看书的时候,他总是笑眯眯地坐在一旁,看看谁跟前的水杯空了,就提上水壶倒满。

  在赵二英老人的图书馆里,15岁的小姑娘许可鑫趴在桌上看作文书,她笑着说:“我从小就喜欢写东西,希望有一天我写的文章也能变成铅字。”青年农民许大鹏则拿着本最近一期的《科技探索》杂志,他说:“来得早在屋里占个座儿,来得晚了就拽个小板凳、拿本书坐在门口看……不光是俺们本村人,邻近的安王村、北轮城村、赵刀寺村的村民,走上几里路,也过来借书看。”

  老赵透露,最近,他正在物色接班人。“我到底是七十多岁的人了,管理图书既是费心思活儿,还是个体力活儿,得给书屋找个称职的接班人。既要识文断字,还要能坐得住,最重要的是有爱心,不讲报酬……”(记者 李洁夫 通讯员 赵志勇)

【编辑:王慧】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