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志愿者”12年帮扶50余孤寡老人不言悔
中新网泉州3月2日电(林永传 陈珍妮 郭超第)从事志愿者12年,帮扶50余名70岁以上的孤寡困苦老人。福建省首位“中国五星级志愿者” 陈忠晟的事迹,在侨乡泉州广受赞誉。
从同情到亲情 孤寡老人的情感寄托
陈忠晟是泉州电力局的普通员工。谈到加入义工队伍之初,陈忠晟向记者讲述了触动心灵深处的一次经历。
2000年4月,23岁的陈忠晟在泉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下,来到市区中山路许冬发老人家里服务。一进门,他便被屋里的景象惊呆了:不到20平方米的房间里,除了两张用木板凳和破旧门板组合成的床以外,再也没有任何家具。纸片、易拉罐、塑料袋……垃圾堆得满屋都是,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馊臭味。
“老实说,当时我很想转身就走,但觉得实在有些对不起‘志愿者’这三个字,便硬着头皮与93岁的许老大爷聊了起来。”陈忠晟说到。经过交谈才知道,老大爷夫妇俩都患有白内障,惟一的儿子患有精神疾病,家里还有一个孙女,那是老俩口10多年前收养的弃婴。这一家四口就是靠两位老人四处捡垃圾过活。
从那以后,陈忠晟将志愿服务重点锁定在助老帮困上。
几年来,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陈忠晟每周至少两次到许大爷家中,并带上米、面等生活必需品。逢年过节,还组织志愿者登门,为老人家里打扫卫生、与老人拉家常。遇有刮风下雨的恶劣天气,陈忠晟更是提前到老人家中做好防范措施。
从出于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到与被服务对象建立起友情、亲情。陈忠晟在志愿者协会中倡导成立了“五月花”助老组并担任组长,将它壮大为拥有200多人成为全市志愿者协会中影响最大的一个组,成为老人们情感的寄托。
“你百年后,我们为你送终”
这些年来,陈忠晟结对帮扶的老人有50多位。他说“老人们虽生活贫困,但精神上的需求却远超物质上的。”
2008年5月的一天,有一位老人无意中向他道出一个心愿:“真想到清源山看看。”40多岁的残疾人傅阿姨从没出过远门,她向陈忠晟说起,听说泉州后渚建了大桥,很壮观,很想去看看。
为了满足他们的愿望,陈忠晟立即联系相关部门和一些商家,策划了一场残疾孤寡老人“泉州一日游”的活动:老人来回有车接送,游玩时有志愿者陪同,还在景点处安排了可口的饭菜。
许多孤寡老人最怕死后无人送终。陈忠晟和他的志愿者队员们就开导他们:“你就把我们当成你的孩子,你百年之后,我们为你送终。”陈忠晟说,他为几位自己帮扶的老人办过葬礼。每送走一人,心里都很难过,就像自己的亲人离开了一样。
12年来,陈忠晟发动了1000多人加入志愿服务,由他策划、组织的大型志愿服务活动达80余场(次),募集善款100多万元,他志愿服务的时间超过3500个小时,个人无偿赠与帮扶对象物资近10万元。
同时,他建QQ群,写博客,唤起大家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心。
“老人把我当亲人 我很快乐”
90岁的孤寡老人王月英阿婆依旧记得她第一次与陈忠晟见面的场景。
2005年的一天,陈忠晟带着几名志愿者来到90多岁的王月英家中,她看到一队小伙子把柴米油盐和日用品搬进屋。她的第一反应是:骗子来了。老人家赶忙挥手:“不用不用,我不需要,你们拿回去。”
当时王阿婆刚被开水烫伤,陈忠晟见老人行动不对劲,又看到她脚背上有脓疱,立即背着黄阿婆去了附近的社区卫生站。
这时,王阿婆才明白:这小伙子叫陈忠晟,是志愿者,是做好事的人。
王阿婆说,自己孤苦伶仃,最怕的是过年。陈忠晟来后,一连几年都陪阿婆过年。他还带来了几个外地的年轻人,帮着老人一起做团圆饭,喊老人“阿妈”(闽南语,奶奶)。
爱与被爱是相互的。
有一回,陈忠晟得了流感,持续了一个多月。有一天,他来到王阿婆家时,老人家很神秘地交给他一个纸包,千叮咛万嘱咐要他回去后一定要用水烧热了喝下去,说喝了感冒就会好。回到家,忠晟打开包一看,里面是画了各种符号的“符纸”。忠晟回忆说,“后来我才知道,阿婆知道我病了,她顶着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一个人拄着拐仗到很远的寺里,专门为我求了这些‘神符’。”看似愚昧的“符纸”,却让忠晟感受到了一股暖流,无言的爱,是对他付出最好的回报。
陈忠晟说,“当看到老人把我当亲人看待,我就觉得很快乐,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2001年至今,陈忠晟先后荣获“中国百名优秀志愿者”、首届“福建省志愿服务金奖”、“福建省五四青年奖章标兵”、“福建省新长征突击手”、“泉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国家电网公司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所带领实施的“五月花”助老项目获共青团中央优秀项目奖。(完)
专题:寻访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