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葬年均递增8% 面临“无船可租”尴尬
海葬平均每年递增8%,但今年登记明年才能上船——
申城海葬面临“无船可租”
1991年3月19日,本市举行了第一次骨灰撒海活动,113位逝者骨灰撒入大海;2011年撒海骨灰达到2259位,是1991年的近20倍。
21年来,申城海葬参与者数量以平均每年8%的速度递增。今年已有近10000名市民、2000位骨灰要求登记撒海,但有406位家属、66位骨灰只能预约到明年上船。今天上午,记者从市殡葬协会清明发布会获悉:申城海葬面临“无船可租”的尴尬。
21年节地3.5万平方米
21年来,本市共组织海葬活动188次,接待参加海葬活动的市民17886户约86145人次;撒海骨灰23455位。按现行墓穴销售面积计算,21年来海葬活动节约了净土地3.5万平方米。
21年来,海葬的社会接受度逐年提升,“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选择小型化的单独包船撒海的方式,去年单独包船撒海达到10次之多。”市殡葬协会会长王宏阶说,无锡、常州、嘉善等地市民也加入了本市的海葬队伍。
海葬运能日益萎缩
近年来,申城公共交通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便捷的道路交通逐步取代公共轮渡,客运轮渡行业规模大幅萎缩。长期与飞思海葬服务部保持着合作关系的吴淞客运轮船公司经营困难——原先可供海葬运行的800人容量大客轮,“瘦身”为270人的车客渡船;另外还有两条可供备用的快艇,但因运载量小,抗风能力差,不适宜大规模集体海葬运行。如此状态,难以有效保障每年增长的骨灰海葬用船班次。
一边是不断增长的海葬需求,一边是日益萎缩的运能;要解决运能难题,山东青岛去年开始已启用游艇实施海葬活动,申城可否借鉴这一做法?
政府补贴破解海葬难题
与“运能危机”相关的是海葬服务机构的“生存危机”。1999年,上海飞思海葬服务部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后成立,专门负责全市骨灰撒海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同时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自负盈亏。多年来,为了鼓励市民参与海葬,本市限定了对参与海葬市民的收费,每人限收150元成本费。从2000年起,由市殡葬管理处和市殡葬服务中心对每份海葬骨灰补贴75元营运费用。“这一收费标准迄今未变,补贴也未增加,可是租船和泊车等运营成本分别上涨了300%和150%。由于通胀因素,各种人工成本等也大幅飙升。”王宏阶说,2009年起海葬服务部已负债运营。
“海葬服务原本具有公益性,市民选择海葬可以象征性地收取一些交通成本,其中的运营费用应该由政府承担;同时,为了鼓励市民更多地参与海葬,对实行多年的参与海葬市民家庭实行每位骨灰400元的补贴也应大幅提高。”王宏阶说,目前本市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提高海葬运营费用的补贴以及大幅提高海葬家庭的补贴。(记者 姚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