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老人退休后自荐守烈士陵园 亲手栽百棵杨树(图)

2012年03月26日 16:07 来源:沈阳晚报 参与互动(0)
 “守陵人”钟显阳
“守陵人”钟显阳

  “咱们新中国能有今天,离不开这些革命先烈,我能为他们做点啥,心里觉得很安慰。”凝望着苍松翠柏掩映下的烈士墓,69岁的钟显阳喃喃自语。虽然已经不再看护陵园,但他仍会隔三差五地来到法库县秀水河子烈士陵园转一转,用老钟的话说,对于曾扛了十几年枪杆子的他来说,这里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吸引力。

  退休后自荐来守陵

  钟显阳的人生轨迹,与那一场著名战役密切相关。老钟告诉记者,老家在三面船的他是听着秀水河子的战斗故事长大的,并且在这些故事的感染下光荣参军。退伍后,他回到秀水河子镇当了镇武装部长。

  如今,老钟仍清晰地记得,为了看一看当年的战场,才十几岁的他就专程来到秀水河子,当时这里没有烈士墓。而在上世纪70年代,为了纪念这场重要战役,这里建起了烈士陵园。

  “当时受经济条件限制,陵园的基础设施比较简陋。到了上世纪90年代,陵园的墓、碑和路面破损严重,看护也不负责任。那时陵园还没有完善的围墙,有一边砌了一段不高的墙,但也很残破了,由于杂草丛生,时常会有一些附近的村民在陵园里放牛、放羊。”钟显阳告诉记者,1998年,刚好退休的他主动和镇领导提出,承担起了看护陵园的工作,每个月象征性地会有280元补助,这在当时引发不小的轰动,很多人都在背后笑话他。

  亲手栽下百棵杨树

  老钟告诉记者,自己刚接手的时候,整个陵园很破败,连烈士墓都是土坟包,陵园内的杂草能没人,随处可见碎石块、麻袋片、废塑料袋等,而他只能一点点地往外背,足足背了两年。而让老钟乐于炫耀的是,在他看护陵园的期间,陵园区内的467棵树不仅一棵没丢,为了美化陵园环境,他还亲手栽下了100余棵杨树。

  老钟告诉记者,“我还特意到沈阳市区偷摘过爬山虎,结果被人家发现了,在说明情况后,对方把爬山虎送给了我,后来爬山虎爬满了陵园内的一整面墙,看起来可漂亮了。”

  逢年摆酒祭英灵

  老钟告诉记者,在守陵的日子里,他一天24小时都在陵园内,其他地方哪也不去。而每逢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的晚上,他都会在陵园的台阶上摆上三碗酒,对着周围的700多名烈士墓碑念叨几句,然后将酒洒在台阶上。

  “我也扛过枪杆子,所以从内心对这些革命先烈有一种特殊的尊敬,能为他们做点啥,我心里会感觉很安慰。”老钟表示,新中国能有今天,离不开他们,人这一辈子啥最宝贵?是生命,但他们为了革命的胜利牺牲了宝贵的生命,所以自己能为他们做点啥就做点啥,一不图名,二不图利,也不是为了让媒体宣传,图的就是一个心理安慰。

  有生之年想留住历史

  如今,虽然69岁的钟显阳已不再承担守陵的工作,但他仍会隔三差五地到陵园内走一走,除了担当义务讲解员,还帮着打扫卫生,薅杂草、捡石头。用他的话说,这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吸引力,对于这里的一草一木,他比谁都熟悉。

  让老钟欣慰的是,为保护历史遗迹,秀水河子镇政府请示法库县人民政府于2008年争取省市资金300万元进行维修改造,除了对陵园原有设施进行美饰外,烈士纪念碑又加高了3米,比从前更雄伟壮观了,此外还新布置了400平方米的展馆。“经过两次大规模整修,如今的陵园更像样了!自打这陵园修好后,我就感觉心里特别敞亮。”老钟动情地说。

  钟显阳告诉记者,如今,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看看这些革命英烈,他也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写点东西。

  现在不寻就再没希望

  而对于寻亲,老钟分析,这些革命英烈们在牺牲时非常年轻,最小的才18岁,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成家,就算是他们兄弟姐妹的后人,如今也得60岁开外,寻亲难度非常大。可如果现在不找,倘若再过10年的话,就可能再也没有希望了。

  老钟回忆,在他守陵的时候,曾有过一个新民人来这里寻找他的亲人,他称自己的伯父就是在秀水河子歼灭战中牺牲的,在无名烈士墓前,他流下了泪水。

  老钟告诉记者,在守陵的那段日子里,只要有人来看望这些烈士,他都会在本子上详细地记录,只是后来这个本子被人不小心给烧了,现在每当回忆起这件事,他都后悔不已。

  [新闻延伸]

  山东、江苏媒体响应本报寻亲报道

  那些希望找到烈士遗骨的亲人们,你们在哪里?66年转瞬即逝,也许烈士们的亲人还不知道烈士的埋骨之地,无从祭拜。

  在本报发出倡议后,《齐鲁晚报》日照记者站和《宿迁晚报》积极响应。而在这份由35位烈士组成的英明录中,日照和宿迁两地的烈士最多,分别有6位和7位烈士。因此,两家兄弟媒体均表示,会尽各自的一份力量,为这些可敬的革命烈士们寻亲找家。(记者 白昕 摄影 李双琦)

【编辑:王慧】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