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北京养老调查:22所社区仅一托老所“健在”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3月27日 03:22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北京养老调查:22所社区仅一托老所“健在”

  北京养老 之 【社区居家养老】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北京市60岁以上户籍老人达235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8.7%,到2020年老龄化率将达18%—20%。

  居家养老,是绝大多数老人的首选;依托社区养老,能让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安度余生。

  老有所养,养从何来?

  2010年1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给出答案:社区需建立养老券制度、设立老年餐桌、建立社区托老所等设施。《办法》称,“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将托老所基本覆盖至全市城乡社区(村)。

  一位社区居委会负责人将此形容为拉起社区养老的三驾马车,但“绝大多数社区,这三驾马车都没跑起来。”

  据媒体报道,截至2010年,目前全市已建成两千余个社区托老(助残)所。

  近一个月,记者走访北京22个社区发现,只有一个社区日间看护室(托老所)能正常运转。更多的日间看护室或形同虚设、或挪作他用;养老券使用缺乏“用武之地”;老人餐桌或数量不足,或极少关注老人饮食习惯;对于老人精神层面的关怀,就像一位老人家里迎客的瓜子盒,总是装得满满的,却少人品尝。

  (明日系列调查关注养老院服务)

  有钱难花的养老券

  西城区汽南社区,邵喜灵每周下三次楼,他90岁了。

  他一步一挪,颤颤巍巍地去社区东面的庆丰包子铺买一斤包子。家离包子铺500米,去趟包子铺要半小时。

  邵喜灵并不特别喜欢吃包子,只是在包子铺,他能用养老一卡通付账。

  这张一卡通对邵喜灵来说,在家附近只有三个地方能用:庆丰包子铺、小区内理发店、一家可以请小时工的家政公司。

  去年,西城区为8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了养老一卡通,每卡每人每月存100元,“这是好事,但这卡能用的地方实在有限。”邵喜灵说。

  这卡给邵喜灵带来了“温暖的小负担”,他总要想办法把卡里的额度用完。

  西城区先农坛社区门外,86岁的宫安平拿着一卡通走进一家理发店,没到1分钟又悻悻而出。理发店老板说,如果老人拿着养老券或卡来消费,理发店跟政府相关部门结算时,总要扣税,不合算。一卡通行不通了。

  按规定,8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可领100元养老券,90岁、100岁以上的老人领到的养老券数额不等。老人可持券就近到提供服务的理发店、超市等地消费,签约商户多达数百家。

  但在方晓敏看来,政府发放养老券的美好初衷,在现实中打了很多折扣。

  方晓敏是芍药居附近一个社区居委会的负责人,他的辖区内,此前有个超市愿意为老人提供服务,老人持券消费,超市随后统一找相关部门去结算,后来这超市倒闭了,方晓敏看到,很多老人为了使用养老券,只能去更远的、提供服务的超市去消费。

  “为什么不直接给老人发现金?”方晓敏到现在都想不明白,很多商家不认养老券,嫌事后统一找政府部门结算程序麻烦,拿到钱也不够及时,但不会有商家不认钱。

【编辑:段红彪】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