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伸手接跳楼同学致重伤 见义勇为存善后难题
中新网湘乡3月28日电(记者 李俊杰)易亮万没想到,自己一个属于本能反应的救人举动,竟让自己和家庭陷入困境,善后问题一波三折。至今,父母仍奔波在为自己争取“见义勇为”荣誉称号的路上。
救人者:“我不想当英雄”
2011年4月9日上午,湖南师范大学身患抑郁症的学生张毅从宿舍楼7楼跃上跳下,易亮箭步上前,伸出双手去接。通过事后物理测算,坠地时重达千公斤的跳楼者压倒了易亮。易亮的同学、目击者彭凯回忆说,只听见易亮“啊”的一声尖叫,等他回过神转身时,两人双双倒地,抽搐不止。
经医院抢救,跳楼者张毅不治身亡。易亮侥幸从死神手里捡回一条性命,但他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除10余处骨折外,他的身体里至今还埋着3块钢板。其中一块要2013年4月份才能取出。
相比身体的伤害,困扰易亮的是他的救人行为至今未得到“正名”,他的故事也鲜为人知。
“我不想当英雄,可我也不希望是这样的结局。”3月27日晚上,望着昏黄灯光下,父母被拉长的身影,易亮长长地叹了口气说。
同学:“他平常就乐于助人”
在同学彭凯的眼里,易亮作出救人的举动毫不意外,“他平常就乐于助人。”
易亮生于1989年,湖南湘乡人,是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自考2010级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班学生。
彭凯是该院自考班学生会主席,易亮是班上的组织委员,两人同一寝室,关系要好。而张毅系本院同级另一专业学生。
中新社记者在一份落款日期为3月27日、加盖湖南师范大学公章,递交给长沙市岳麓区综治委,关于《易亮同志事迹材料》书面报告上看到,2011年4月9日,彭凯去照看患有抑郁症的同学张毅,恰巧易亮也准备去同一地点帮同学装电脑系统,于是两人一同前往。两人到达张毅宿舍时,并未找到其人,之后在宿舍楼顶天台的护栏外沿发现了张毅。
情急之下,两人不知所措,只想着怎么才能救张。两人跑到张毅可能跳下的一楼后坪时,彭凯正忙着打电话报警。突然,张毅跳下,易亮来不及思索,瞬间判断位置,伸手去接张毅,被砸成重伤。
“在老师眼中,易亮是个热情、积极、负责的好干部,老师交待的任务都能按时保质完成……”在上述事迹报告中,湖南师范大学如此评价。
3月28日下午,该校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成教办主任郭文军告诉记者,事发后,学校成立了工作小组,派专人负责协调善后事宜,学校承担了易亮包括手术在内6万多元的医药费,还将一个月的营养费、看护费近4000元付给他们,“我们的态度很积极。”
校方: “给易亮一定待遇,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与校方接触中,对于易亮的救人行为,他们给予了正面肯定。
郭文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给易亮一定的待遇,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但是,在易亮父亲易锡华看来,儿子的救人故事并未像之前的学长——该校历史文化学院学生李春华一样,被广泛宣传,并获得各种荣誉。李春华为救落水儿童牺牲后,学校甚至用其名字为宿舍楼命名。
易亮家属为此找过学校多次。易锡华说,校法务办公室主任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对易亮这次不成功的营救行为,学校不宜宣传,原因是影响不好。
而今,留给易亮的是一系列的待解难题:未竟的学业及将来的就业怎么办?后续营养疗养费如何解决?
易锡华说,为照顾儿子,夫妻俩辞掉了深圳的工作,一年多来,家里花光了之前打工攒下的积蓄,还外欠了一笔债务。
他认为,事情发生在学校,理应由学校负责。加上担心儿子留下后遗症,将来谋生受阻。事发后,易锡华及其律师找学校协商多次,希望校方能为易亮授予“见义勇为”个人称号并解决工作,“带正式编制的”,然后能给予适当补助。
易锡华说,校方拒绝了后两个要求,理由是易亮尚未毕业,且学历不够,加上高校进人“逢进必考”,学校无法安排;关于补助问题,学校认为没有责任,如有异议,可走法律途径。
对于“见义勇为”称号未及时申请的问题,郭文军解释说,见义勇为称号只能由政府授予,此前学校向有关部门申报时,有关部门希望家长或者本人来一趟,沟通时遭到家长拒绝,由此耽搁,“这个学期开始,学校在积极争取。”
社会:两派不同观点
与校方谈判失败后,易锡华决定“找媒体评评理”。他还特意为儿子易亮装了台电脑,“让他关注下媒体对此事的报道”。
让易亮不解的是,在网上也有两派不同的观点:有网友评价说:“英雄!好人有好报!”,也有网友说,“傻蛋,不但救不了人还连累家人”。最让他难受的是,还有网友以物理原理指出他救人方式的不足之处,“千钧一发之际,谁还会想那么多?”易亮反问说。
事实上,与易亮救人事迹及其相似的,还有“最美妈妈”吴菊萍。2011年7月2日,杭州某小区一位2岁左右的小女孩从10楼窗台掉下,吴菊萍选择用自己的双手去托起这个小小的生命,被誉为“最美妈妈”。
事后吴菊萍获得了诸多荣誉:杭州市授予其“见义勇为积极分子”和“三八红旗手”称号,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吴还荣获了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
面对两人不同的命运,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记者,不管跳楼者是什么身份,都不影响救人者见义勇为行为的认定。
熊丙奇说,与吴菊萍一样,易亮在救人时,两人的想法一致,行为没有任何高低。不能用被救者的身份来评价救人行为的价值,让美德染上功利的色彩,十分离谱。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不管易亮的救人行为是否成功,其动机和见义勇为的精神值得肯定。尤其在当前社会,应大力弘扬。
3月28日,在校方将材料递交给岳麓区综治委后,父亲易锡华匆匆忙忙地找到工作人员,急切地留下了自己的电话,“要是有消息,记得及时通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