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村民因狼咬事件留心理阴影 学者吁建干预机制
众人心中的狼何时才能驱走
“狼闹”冷思考:真相是最好的“防狼剂”
30日,(山东)滕州有关部门还在沉默中。打狼风波也似乎进入了平静期:网友不折腾了,媒体不关注了。但不可否认的是,狼在一些人的心中,像被狼伤害的儿童、受狼威胁过的村民,还存在着。众人心中的狼不驱走,事情就远未结束。
建心理干预机制
帮助被狼咬的儿童
3月30日下午3点,在枣庄市市中区齐村镇银庄村,4岁男孩宋方贺一个人坐在屋里,母亲李艳正在院子里忙家务,院子大门紧闭着。
“以前,孩子从来没有闲着不动的时候,就算我到地里干活,他也得跟着,但现在连家门也不让我开。”李艳说,3月17日下午她从家门前50米外的河沿上摘蒜苗,一不留神孩子竟然被狼咬着腿往一旁麦地里拖。幸亏她及时用锄把将狼驱赶开,但是孩子从那以后就被“狼”吓着了。
记者试着询问小方贺为何不让开大门,小方贺看了记者一眼,小手指向大门,只说了一句:“外面有大狗,害怕……”
李艳告诉记者,小方贺嘴中所说的“大狗”其实就是咬他的那只狼。被狼袭击时,由于穿着厚厚的棉裤,刚满4岁的小方贺并没有被咬伤。
“经常在睡觉的时候,突然就听见孩子嘴里嘟囔‘妈妈,有大狗’。”李艳说,以前小方贺很喜欢小动物,有时见了小狗还要上前去摸一摸。
在3月14日至3月19日被狼袭击的受害者中,方贺是幸运的,因为其他受害者轻则被咬伤面部,重则失去生命。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认为,既然“狼”已经在孩子心里留下了阴影,那么社会就应该尽快完善心理干预机制。“此次受伤的孩子都来自农村,而农村缺乏从事心理健康干预的专家。”
谁能告诉村民
到底还有没有狼
枣庄市市中区齐村镇银庄村往西大约2里路,是银庄村、王山头村等周围村庄孩子上学的银井小学。3月30日下午3点20分,下课铃响过,孩子们背着书包从学校里出来,此时,家长们早已在学校门口守候。
银庄村村民黄女士住在银庄北的北大顶山脚下,她告诉记者,自从3月17日村里发现狼后,她再也不敢让孩子一个人上学、放学。现在,只要带着孩子回到家,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家里的大门关好,“就怕万一有狼跑进来”。
紧靠银庄村的王山头村,村民也都感到很紧张。村民老刘说:“当时那只狼在银庄咬完人后,又沿着麦地,从学校后墙往西走了,而西面正是我们村,这只狼现在到底在哪?谁也不敢说……”
银庄村68岁的黄庆发老人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喜欢爬山,但现在有些害怕了。
现在枣庄一带还有没有野狼?大约有多少?它们来自何处,分布何方?他们的出现对居民构成了何种风险?遭遇狼时应如何自保?这成了村民们最大的疑问,也是他们感到不安的最主要因素。
高调回复
让娱乐式围观走开
就在受伤的孩子和村民还在为狼害怕和担忧时,网友在“是狼还是狗”的问题上催生出不少的口水。
网友介入后,焦点其实已经从狼转到了哈士奇身上,那被狼咬致2死5伤的村民,却很少进入网友视线。随着网友的狂欢,“捕狼”事件一开始所反映的农村安全隐患等问题,却再也提不起人们的兴致。
传媒学者喻国明曾说,实际上,网络已经成为今日中国构造社会议题的一个重要来源,甚至左右着事件的走向。在打狼风波中,网友扮演了一个不是特别负责任的角色。新浪网曾为打狼事件做过一个专题,想“让娱乐式围观走开。”
但这并不容易做到。不过,银川市委办公厅信息处处长陈学才在微博上替滕州有关部门支了招。“高调回复:承认分不清狼和哈士奇,认错;欢迎网友监督;表明捍卫群众生命安全的决心,那效果会非常好。”
专家支招 政府面对质疑 不能过于低调
驱走村民、网友心中的狼,有关部门心中的狼也得驱走。
“狼闹”风波中处于漩涡中心的滕州,对狼的态度前后有变。3月19日,滕州公安微博上的毙狼文字和照片像是一种炫耀;而至今仍在置顶的“是虎是狼,媒体心中应有杆秤”的评论似乎是把“怨言”和“委屈”归到了媒体的身上。
王忠武认为,在“狼闹”风波中,网络言论过于娱乐化正是由于官方权威声音的滞后。“职能部门在处理问题时往往处于被动局面,主要原因在于职能部门科学普及程度不够,而且面对问题的态度过于低调。”
王忠武认为,既然村民已经发现“有狼”,相关部门就应该尽快去调查、落实,还村民们一个真相。“到底有没有狼?有多少狼?将这些问题调查清楚后,采取相应措施,做到既保障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又保护野生狼群在山林中的正常生存,这才是正确的做法。”记者 寇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