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推行树葬5年逾500户参与 绿色殡葬仍任重道远
3月31日,清明节前夕,在河南福寿园的树葬苑,郑州77户家庭用绿色、文明的方式送别逝者。据了解,今年是郑州市举行树葬活动的第5个年头,至今已有500多个家庭与郑州市殡葬协会签订了树葬协议,800多名家属参加了此项活动。图为市民把鲜花插在埋有亲人骨灰的树旁。汤荔 摄
中新社郑州3月31日电 (贾真真)在一株女贞树下的方寸之地,亲手掩埋亲人骨灰,不建墓,不立碑,3月31日,河南省福寿园公墓里,迎来了77户携亲人骨灰参加“树葬”的郑州市民。
由郑州市政府机构发起的每年一次的免费“树葬”今年已是第5年,参加者共计503户。
树葬和花葬、壁葬、海葬一样,是“绿色殡葬”的一种形式,追求的是简单环保,节约土地成本和殡葬开销。免费树葬不留骨灰,即使带盒下葬,也只协议承诺存留5年时间。5年之后,或迁或留,墓园不再对家属负责。
中国各省市目前都有推行“绿色殡葬”,但是,据记者调查,花大价钱为逝者选一块庄严气派的墓地仍为众人首选。
一场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PK
郑州市殡葬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市今年参加免费树葬的家庭数低于2008年的数字,而其余年份均在百余户左右。
福寿园工作人员称,除了免费树葬,该墓园亦有象征性收费几百元或千元的树葬、花坛葬等形式,但是,五年来参与者仅四五户家庭。相对于这些“小众”,数万元的墓地仍是该墓园的主营业务。
“厚葬的观念仍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郑州市殡葬管理处办公室主任杨虎说。
郑州市民冯军说:“绿色殡葬好处虽多,但我仍倾向于将亲人墓葬,这会获得良心的安慰。虽然买墓地的开销并非小数目。”
“在我们家乡,树葬被认为是不孝,要被说闲话的。”老家在河南农村的李建国在接受采访时,向记者摆了摆手,“墓地要建得好,逝者才能安息,生者也没有遗憾,这是一种传统观念。”
当日,77岁的市民季宗武此次亲手以树葬埋下了老伴儿的骨灰,季宗武说,他和老伴共同的心愿,“人是大自然的产物,最终要回归到大自然去。像周恩来总理不就是海葬吗?这里环境好,又葬了那么多人,老伴不孤单。”
绿色殡葬仍然任重道远
“土地越来越紧张,绿色殡葬肯定是大势所趋。”被访者大多如是表示。但以郑州为例的调查显示,绿色殡葬的家庭仅占极小一部分。2011年,郑州市殡仪馆火化遗体7000余具,而参加树葬的仅约百具骨灰。
为了引导市民接受免费树葬,墓园也有些不得已的折中,比如,不强制规定逝者骨灰必须撒入泥土、而允许木质骨灰盒埋入树下等。
有十几年殡葬业从业经验的杨虎对此很无奈:“中国传统的丧葬习俗已延续上千年。从人的生命逝去到火化、到出殡,一系列的过程都是绿色殡葬的广义范畴,这些都在一步步改革中,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据了解,目前郑州市几乎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的公益性骨灰堂公墓,规定统一的丧葬流程和费用,政府希望以此抑制厚葬攀比风气。但使其落实还需些时日。
而在全国来讲,殡葬改革也是各界关注的热点。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殡葬改革再次被写入提案,代表委员们认为绿色环保殡葬是中国殡葬改革的基本方向,并建议国家尽早出台《殡葬法》,改变盛行的厚葬风气和普遍存在的土葬及骨灰“二次装棺”现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