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江西鄱阳湖半年5头江豚死亡 专家称或因饥饿所致

2012年04月19日 14:58 来源:江西日报 参与互动(0)

  洞庭湖区40多天死亡12头江豚 鄱阳湖区半年5头江豚莫名死亡

  江豚近期频频遇难原因何在?有何措施?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4月6日,长江九江段和鄱阳湖水域发现了近期第三头死亡的江豚。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事实上,江豚的数量已比大熊猫还少了。“我们必须认识到,如果长江不能支撑江豚生存,恐怕在不远的将来也很难支撑人类自身的生存!”

  回放:半年发现5头江豚非正常死亡

  去年11月24日,在鄱阳湖都昌县印山水域,发现了一头体长约60厘米,重约40公斤的死亡江豚;今年3月8日,鄱阳湖九江钢厂第四码头附近,一头死掉的江豚躺在湖滩上青灰色的皮肤已经变成土黄色,经渔政人员检查,确定这头是被船舶螺旋桨击中而死亡;3月中旬,赣江南昌县红星垦殖场“将军洲”的堤坝边,漂浮着一头死亡多日的江豚;4月5日,一头江豚横尸鄱阳湖九江姑塘海关遗址附近湖滩上;4月14日,彭泽芙蓉墩镇靠近长江的江中岛一处沙滩上发现一头死亡的江豚……半年的时间,在长江九江段和鄱阳湖水域,先后发现5头死亡的江豚。

  在洞庭湖,3月3日至4月15日连续发现12头江豚死亡。尸体解剖发现,部分江豚尸体内没有任何食物残留。事实上,从2008年开始,几乎每年都有20头江豚死亡。专家说,这样的死亡速度实在太高了,太快了,太危险了!

  分析:多种原因致江豚接二连三死亡

  为何频频发生江豚死亡和被困事件?据介绍,水上运输、污染物排放、过度采砂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等,是导致江豚死亡的几大“杀手”。鄱阳湖都昌至湖口一带死亡的江豚,因为大功率船只过往多,水上交通运输产生的噪音对江豚声呐系统影响很大,严重时会误导它们撞船而亡或被螺旋桨打伤致死;而余干至鄱阳被发现的死亡江豚,多半是误入草洲搁浅后死亡。另外,近期发生的多起江豚被困事件,可能是由于前段时间雨水较多,鄱阳湖水位上涨,而江豚有顺水追鱼捕食的习性,因而进入了浅水区域。

  省科学院鄱阳湖研究中心研究员戴年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江豚可能由饥饿造成批量死亡。首先,去年春夏连旱,对鄱阳湖乃至长江渔业资源的影响是深远的,继而影响食物链顶级生物——江豚的生死存亡;其次,现在鱼类进入繁殖季节,随着汛期的到来,鱼类陆续由越冬场洄游到繁殖场,鱼类随水涨而分散,今年鱼类生物量可能更显缺少,造成江豚取食困难。

  围堰堑湖也是加速江豚非正常死亡的原因。戴年华说,传统渔业生产方式升级换代,挖掘机的加入加速了围湖养殖的进程。堤坝被擅自违规加高加固,造成湖泊破碎化,进而影响江豚觅食,加上湖水受气候变化和河床下切影响,容易消涨,因而常发生江豚搁浅受现象。另外,春暖花开,受伤的江豚又易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造成死亡。

  而最令专家焦灼不安的,是江豚赖以生存的水环境正不断恶化,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使长江鄱阳湖水质恶化严重,对豚类的生存寿命和繁育能力都会产生严重影响。近年来,江豚中毒致死的情况频频发生。

  观点:迁地保护不如加强栖息地保护

  目前,人们对江豚的保护主要有三种:人工饲养、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随着长江环境的恶化,江豚非正常死亡事件频频发生,有专家提出迁地保护或是唯一办法,认为此举才是让江豚种群得以保存的最后的“诺亚方舟”。

  针对鄱阳湖的情况,戴年华不主张迁地保护。他认为,迁地保护不如加强栖息地的系统保护。因为迁地保护不仅成本高,也使江豚失去了其野外生存的能力,而且还要驯化。

  戴年华认为,鄱阳湖是拯救江豚的最后避难所,要加强科研监测,深入研究鄱阳湖江豚及其栖息生态环境,提出科学保护管理对策,更新管理和救护江豚的手段和设施,提高保护效能。应该建立鄱阳湖江豚保护网络体系,提高湖区居民生态文明意识,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保护行动,组建江豚保护志愿者队伍,形成综合保护体系。

  目前,虽然江豚死亡最终调查结果还未出炉,但可喜的是,面对现在江豚危急的情况,除了参与保护的工作人员以外,需要更多社会人员积极行动起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4月15日,省农业厅针对都昌至星子高速公路(鄱阳湖老爷庙特大桥)建设项目,邀请了多名专家专门对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影响进行评估,以期进一步加强对长江江豚的保护,减轻涉渔工程对湖区水生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遭受破坏的资源和生态得到相应补偿和修复。(记者徐黎明 实习生艾梦龙)

【编辑:张志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