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地铁乞讨花样翻新令人难堪 乘客被迫“施善”

2012年04月23日 14:27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关注地铁公共环境系列报道:车厢乞讨何时能绝迹?

  关注地铁公共环境系列报道之三

  车厢内乞讨何时能绝迹?

  地铁车厢中人多拥挤,如果再碰上不受欢迎的乞讨人,乘客除了无奈躲避或者被迫“施善”之外,还能怎么办?本报“关注地铁公共环境系列报道”推出之后,不少读者来电反映车厢内乞讨问题,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花样翻新 令人难堪

  相比人们已经比较熟悉的乞讨形式,比如手持地图一路叫着“地图、地图”,衣着污秽、身体残疾,甚至利用孩子博乘客同情之外,如今地铁上冒出的乞讨新花样更加令人难堪。

  记者在10号线上目击另一种乞讨:列车到站后,冲上来一个30多岁模样的男子,背上斜挎着一个编织袋,里面鼓鼓囊囊装着不少东西,上车后他目标明确,直奔手上拿着易拉罐或瓶装饮料在喝的乘客。锁定目标后,即站在其身边,眼睛直勾勾盯着对方,手指着易拉罐或塑料瓶示意。喝饮料的乘客起初不解,往一旁躲开,男子紧逼不舍,还打开编织袋,示意对方赶紧喝完“缴枪”。无奈的乘客只得三口并两口,赶紧将饮料喝完了事。男子将空罐(瓶)扔进编织袋后,接着寻找下一个目标。

  乘客不满 地铁无奈

  乘客“诛肉茸”则对6号线上的乞讨不胜其扰,4月18日在轨道交通俱乐部论坛上发帖写道:“每个工作日都要乘6号线去外高桥上班,穿梭于灵岩南路和航津路之间,最近傍晚回家的路上车厢里几乎隔三差五就会遇到乞讨的,真不知道算神马名堂,地铁车厢里贴出来的禁止乞讨,为什么这些乞讨的人还能进入车站甚至还能乘上地铁,挤压我们这些正常上下班乘客的空间(6号线本来就已经很拥挤了)。真心希望地铁的相关部门能加强下这方面的管理,还乘客们一个相对舒适的地铁车厢……”帖子出来后,马上有乘客跟帖表示:“乞讨这个问题是全路网的问题,而不单单是6号线的事情了。”记者4月19日、20日两天在6号线上实地探访,证实乘客反映情况的确存在。

  记者采访中也发现,乘客在面对这样的乞讨时觉得难堪无奈,地铁工作人员也对此直皱眉头。“他们进站时像正常乘客一样,我们没理由不让他们乘车,进站上车后突然就‘变身’,确实较难管理”,9号线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的人根本进站也不买票,直接就从闸机口跳进来或者钻进来,有几张都几乎是‘熟面孔’了。大多乘客对此都‘让让开’,举报的还不多。”

  法规明确 管理缺乏

  事实上,轨道交通设施范围内不得有这样的乞讨行为,从地方到国家的法律法规都有明确的规定,更遑论车厢内的情形了。比如,现行的《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在轨道交通设施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禁止的第八种行为是“擅自设摊、卖艺或者从事销售活动”,第九种行为是“乞讨、躺卧”。国务院法制办早在2010年10月22日公布的《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征求意见稿)》中也明确规定,不得在城市公共交通车辆内乞讨、卖艺。

  采访中,不少市民对乞讨行为本身还是表达了宽容大度,但对地铁车厢内的种种变相乞讨、强行乞讨、骚扰乞讨表达出厌恶,毕竟车厢是个封闭环境,多数情况下人流密集、让无可让,只得“被行善”。记者在2号线采访时,与一位刚刚给了唱歌女子1元钱的蔺先生交流。他说:“不给钱她就对着你唱不停,只好给了赶紧打发,虽然我也知道这么做是助长了乞讨行为,可也没什么好办法,还是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多管管吧”。或许,蔺先生的话代表了不少乘客的心声。(记者 吴强)

【编辑:张志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