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组称湖南岳阳东洞庭湖实际死亡6头江豚
近期,江西省鄱阳湖、湖南省洞庭湖发生了多起江豚被困、搁浅死亡事故,引起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委员会组成调研组,赴岳阳市东洞庭湖江豚自然保护区就江豚死亡事件展开实地调研。2日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相关负责人接受新华网《第一回应》栏目记者独家专访,介绍调研情况,回应网民关切。
东洞庭湖实际死亡6头江豚
《第一回应》栏目记者:调研组了解到江豚实际死亡数量是多少?
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相关负责人:4月27日上午,调研组与岳阳当地相关部门进行座谈。岳阳市渔政站提供的材料表明,4月9日至4月15日东洞庭湖共计发现死亡江豚的数量为6头,其中2头死亡江豚尸体较完好,分别由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省水科所进行解剖,死因待定;其余4头死亡江豚尸体高度腐烂,分别由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中科院水生所进行解剖,有1头的死因推测可能被螺旋浆击中导致死亡,另外3头的死因待定。
“死因待定”说法可以理解
《第一回应》栏目记者:调研组认为江豚死亡原因是什么?
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相关负责人:此前中科院水生所报告认为,4月14日18时在洞庭湖太平嘴发现死亡的江豚左侧上方头骨有明显被锐器切割的痕迹,推测可能被螺旋浆击中导致死亡;4月15日中午在洞庭湖鹿角雁子洲发现死亡江豚体表未发现明显外伤,肝脏、肺脏等主要内脏器官已腐烂,看不出明显的病理变化,死因暂时无法确定。
调研组现场调研后提出,因不能确定被螺旋浆击中的江豚是被击中后死亡还是死后才被击中,因此“被螺旋桨击中”不是死亡的唯一原因;尸体腐烂的江豚分析死亡原因困难,“死因待定”的说法可以理解。
根据中科院水生所多年的调查结果,导致江豚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有:航运及水上交通直接导致死亡;非法渔具渔法直接导致死亡;气候变化引起超低水位、渔业资源枯竭导致江豚营养不良甚至饥饿死亡;意外生态事件(如大规模喷洒农药、工厂排污等导致水体严重污染)引起江豚中毒或疾病死亡。
湖区航运繁忙
《第一回应》栏目记者:洞庭湖水域江豚的栖息地现状如何?
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相关负责人:4月26日下午,调研组乘船深入洞庭湖区对江豚死亡现场位置及栖息地现状进行实地考察,从南岳坡码头向南到鲶鱼口水域,再返回到鹿角码头,行程约65千米,实地勘测6起事件发生地及其周边环境,亲眼看到3批次约6至8头活体江豚。
经实地勘察,调研组认为,目前上述区域水环境状况较好,尚无发现违法网具设施,禁渔期内也没有捕捞船作业;但挖沙和运沙船只较多,航运繁忙。大多数船只航速能够控制在10节以下,但各类执法船只和旅游船只航速较快。总体上说,岳阳市东洞庭湖江豚自然保护区环境较好。
缺乏江豚保护信息档案
《第一回应》栏目记者:调研组认为“江豚死亡事件”处理过程存在哪些问题?
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相关负责人:事件发生后,有新闻媒体报道,在短短44天内(3月3日至4月15日)洞庭湖死亡江豚12头。我们在实地调查中发现东洞庭湖实际死亡数量为6头。由于管理部门缺乏江豚保护信息管理档案,对突发事件反应迟钝,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调查组认为,当地渔政部门处置江豚死亡案件程序不妥,方法有不当之处,未经请示报告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就擅自将死亡江豚尸体委托其他组织处理。
另外,洞庭湖存在较大规模采砂行为,对江豚活动水域影响大。保护区范围内也存在大量采砂行为,未按《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维护江豚保护区管理秩序。
加强救护体系建设
《第一回应》栏目记者: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对于江豚的保护有何建议?
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相关负责人:当前首先应加强救护网络体系建设。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明确政府主导作用;建立江豚等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统一管理与救护;建立江豚等野生动物救护应急预案;委托大专院校、研究所等单位,建立相关数据信息库。
其次,严厉整治洞庭湖采砂秩序。江豚是水域生态环境的标志。严重的采砂活动必然影响动植物生长,乃至鱼类、江豚的生命活动。采砂作业应有节制、控规模、划区域、有计划,对江豚频繁活动区域要做到“三限”:限时、限量、限规模。禁止在保护区范围内采砂。
第三,坚决打击电、炸鱼等违法渔业生产行为。开展增殖放流活动,为江豚生存提供良好生活环境。
第四,提高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及渔政执法队伍素质。新华网记者 姜春媛 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