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江楠溪江古村落部分面临破坏 已留存千百年(图)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5月22日 09:35 来源:今日早报 参与互动(0)
岩头丽水街 李玉祥 摄
岩头丽水街 李玉祥 摄

  诗意栖居的村落正部分面临破坏威胁

  楠溪江古村落距离申遗有多远?

  当地政府已拨专项资金用 于古村落的整体保护与开发

  【开栏语】浙江大地上散落着大量的古村落,它们点缀在山水田园风光中,浑然天成;世代以农耕为主,古风尚存。这里的乡民们,诗意地栖居,无争地生活,他们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然而,这些世外桃源,不少仍避不开工业的冲击,逃不脱或衰败或被同化的命运。令人担心的是,有一些古村落一旦被确定为名村名镇,反而加速了被资源化、商业化的过程,面临千村一面的威胁。

  在我省即将颁布《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前夕,我们踏访山水巷陌,推出“走读浙江古村落”系列报道,探究古村落保护开发的真正可行之路。

  在刚刚落幕的“中国景观村落”颁奖会上,永嘉林坑村终于占得一席,成为9个新晋“中国景观村落”之一。这使得楠溪江的古村落,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而在今年3月,永嘉县发改委已对楠溪江古村落的维修和保护进行了立项,永嘉县财政拨款1500万元成立专项资金。更有专家呼吁对楠溪江古村落作整体保护和开发,并提出申遗的设想,对此相关部门也在积极行动中。其实,早在1999年初,国家建设部就建议把楠溪江古村落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清单”。

  这是一处吸引了众多目光的桃花源,建筑学专家三番五次深入考察研究,摄影爱好者流连山水之间不思回返。这里的200多个村庄,像珍珠一样撒向这一片叶脉状流域。

  人们惊叹于它们的美,却又唯恐这千百年来好不容易留存下来的古老村落,会像那些已经消逝的传统城镇一样,面临千村一面的威胁。

  遥远又封闭的村庄

  从地图上看,楠溪江的古村落位于温州市区和永嘉县城之间,交通似乎挺便捷的。然而,真要去某一个村庄,却颇费周折。

  周边都是山,楠溪江就在山间穿梭,古村落就散落在这些山里。无论是从温州市区,还是从永嘉县城,出发去任何一个古村落,都要一小时以上的车程。

  地图上古村落都是挨成一片的,到了那儿才发现,一个个村其间隔得挺远,不仅风俗有异,连方言听上去也不同。村与村的老百姓之间,来往也不多。

  “我是从邻村嫁过来的,但是很少回去了。”蓬溪村106岁的陈英老人说,以前都靠走,就算是邻村,也要走好几个小时。

  古朴又诗意的生活

  “耕田割草积肥料,天晴下雨凤祥忙,妇女送饭田头吃,烈日插秧热难当。”当问起一年中什么时候最忙时,林坑村89岁的村民毛步松,对记者吟起了这首他自己写的诗。

  毛步松喜欢写诗,他的诗从不起名字,但写的,都是生活的点点滴滴,劳作的所见所闻。他在林坑生,在林坑长,伴着这个村庄过了一辈子,留下好几百首诗。

  不要以为毛步松是村里有名的诗人,其实当地有很多写诗的人。村民们觉得,自己就生活在如诗的梦境里。这里的乡民们,经由优美的山水,古朴的生活,养成了一种独特的气质,他们欣赏保护着自然景观,也细心创造着人工景观。

  山在村外,一池映出倒影,水在山间,一渠引入村来。自然山水被村民人文化了,成了村落的一部分。在这些山水浸润的古村里,他们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让我住城里,我还不干呢!”蓬溪村72岁的村民谢仕进笑呵呵地说,他从小到大,生活方式一直没什么改变。

  早上五六点,天才蒙蒙亮,村里的人们就起来了。扛上农具,在黄狗的领路下,出村去农田里干活。鸡和鸭纷纷从圈里飞了出来,一下子,刚刚还静谧一片的村庄就鸡犬相闻热热闹闹了。而晚上太阳一落,村民们都围在一起,喝酒、聊天、打牌,实在没事,就抬头看看星星。没有人家晚上会关门。

  来自上海的小杨是学美术的大学生,他在这些古村住了半个月了。“这些日子,我画了很多画。我想,没有什么地方能比这儿更能激发我的灵感了。”

  一个村就是一家人

  在经济发达的浙江,很少有村庄,居住其中的人彼此之间都能叫得出名字。因为不少地方,非户籍人口已超过原住民。而在楠溪江边上的古村落,依旧保留着一个村都是一家人的原始风貌。

  蓬溪村大多数人都姓谢,岭上村基本上都姓金,而林坑村,90%以上的村民都姓毛。那些少数姓的村民,则是从邻村嫁过来的。

  “我们这个村,所有人我都认识,而且都是亲戚,说起来都是一家人。村里哪户人家有事情,大家都会去帮忙。有些老人,儿女在外面工作,他们生病了,我们全村人都会去照顾。”蓬溪村村民谢文波说。

  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族谱,记载着这个家族的历史,而这个族谱,往往还超越了村的范围。

  “我们毛姓,有的在台州,有的在江山,有的在江西,分好几个地方。但是我们都是一家人,不管在哪儿,谁有事都会帮忙。”林坑村的毛光寿说,前不久,他们在临海的一支要修祠堂,林坑村就去了16个人。

  “我40多岁了,说起来算不上村里的老一辈,但是宗族意识从小就刻在我们的心里了。我想,我们的下一辈,还是会把这些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传承下去的吧。”毛光寿对记者说。

【编辑:张志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