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浙江楠溪江古村落部分面临破坏 已留存千百年(图)(2)

2012年05月22日 09:35 来源:今日早报 参与互动(0)
矴步 李玉祥 摄
矴步 李玉祥 摄

  传承至今的耕读文化

  “我在村里念过一年私塾,第二年我就开始边下田边读书了。到14岁那年,我差不多高小毕业,成了整个村里最有文化的人,但是耕田劳动,我一样没有落下。”说起自己早年上学的经历,林坑村89岁的毛步松一脸的自豪。

  下午4点多,在屿北村外的田地里,几个孩子正抡着锄头锄地。在孩子们看来,半耕半读就是白天去上课,下课去干活。而在记者看来,他们好像就是那千百年前,牛角上挂书的小小读书郎。

  在这里几乎每个村落,都有启蒙的初级学塾。宗族规定,要厚待老师,要资助学子。

  而村人也将他们半耕半读的生活理想,寄托于风水。在苍坡村的西池边,祠规教导“耕为本务,读可荣身”。而整座村庄的布局,就是文房四宝。

  这里的人们,将自己的山水情怀、环境意识与审美观念融入到了楠溪江的清山秀水之间,从而逐渐形成了浙南农村特有的耕读文化。这种文化在宋代达到了顶峰,曾经出现辉煌的“永嘉学派”、“永嘉四灵”,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显著的地位。

  现状:部分古村落面临破坏的威胁

  多年前,曾经到访过楠溪江古村落的人们,如今会发现,昔日交通不便的村落,全部通了公路,也通了电和网络。现代化的进程,让乡民们能更便捷地接触外面的世界,但也给千年不变的村落带来了巨变。

  早在2002年,就有游客在游览中发现,村里有砖瓦结构的新房和原先的木结构房屋混在一起,显得有点奇怪。而时至今日,在一些旅游发展得比较好的古村落,记者也注意到,大部分人家都开起了农家乐,一到节假日,就有大批的食客在饕餮,他们的喧哗声也破坏了宁静的小村庄。有些村庄,更像是一个大型的度假村。

  永嘉县政协文史办主任徐崇统也认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楠溪江古村落群保护困难重重、形势严峻。

  “像国家文保单位芙蓉村核心保护区里,有大量违法建筑存在,重点古建筑几乎没有保护措施;苍坡村笔街核心区已遭到相当程度的破坏,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所剩无几;丽水街古建筑面临消防、自然侵蚀和倒塌等严重隐患……”说到这儿,徐崇统一脸的忧虑。

  而大量违法建筑的背后,其实也存在着众多无奈的原因。蓬溪村一位村民说,现在该村有一半村民住房紧张,有些村民家的孩子长大后要分床,房间太小,床只能挨在一起用,只有一层薄木板隔一下,晚上睡觉就连呼吸声都能听得清清楚楚。有些村民的房子旧了,拆又不能拆,住又不好住,确实很烦。新村建设由于各种原因停在那里,不知何时才能启动。

  除了破坏严重,徐崇统认为,古村落还存在着管理不善和隐患严重等问题,当地都是一些木结构的房子,在干燥的季节,挺容易起火的。始建于明成化二十年(1484)的枫林镇圣旨门街,就在去年被烧毁30余间。

  探寻出路:保护开发带给百姓真正实惠

  虽然,楠溪江有一大片古村落都开起了农家乐,但是相对于浙江大多数的景区,来楠溪江旅游的人并不多。

  楠溪江风景旅游区管理委员会统计,去年,到楠溪江旅游共有257万人次。对于一个4A级景区来说,这个数量并不多。而且,对于楠溪江众多的古村落而言,旅游人数的分布也很不均衡,哪怕是一些已被大家熟知的村落,旅游的人也不是很多。

  比如芙蓉村年均门票收入仅约60万元,丽水街约20万元,苍坡村约10万元,旅游收入还不足以满足管理费用支出,更谈不上保护、发展需要。村集体和村民几乎在古村落保护和旅游发展中,无所受益,而在建设上又处处受制,从而严重影响了村集体和村民保护古村落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对于更多的不为大家熟知的村落,就更难见到一个游客了。

  昨天,在楠溪江边上的一些古村落里,记者发现,游客并不是很多,主要是一些来写生、摄影的游客,观光客并不多。

  业内人士分析现状后认为,要把古村落保护好,关键是要让老百姓从保护中获得回馈,得到真正的实惠,这样老百姓才会配合。

  不过,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越来越重视对楠溪江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永嘉楠溪江风景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李修聪介绍,今年3月,永嘉县发改委已对楠溪江古村落的维修和保护进行了立项,永嘉县财政就此拨了1500万元的专项资金。

  楠溪江风景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胡旭明说,他们正在准备出台,关于楠溪江保护开发整体的方案,大的原则是保护和开发并存,保护优先,并实现农房改造和保护老房子分离。

  记者手记

  保护古村落更重要的是保护一种文化

  现在都在提保护古村落,那究竟要保护什么,是想让这些古村落恢复成原先容貌,还是让老百姓继续过古老生活,或者是一味改造成景点,尽可能地吸引游客?我认为,保护古村落,更重要的是保护一种文化,寻找一个精神家园。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方式肯定在变化,让村民延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和现代文明相隔离的生活,是不现实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谋生,这是难以阻挡的趋势。

  保护古老的房屋、祠堂固然重要,保护古老的民俗、民风也必不可少,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保护文化的传承。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志华前不久在访问楠溪江时说,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文化。而旅游就是学习文化,学习历史的过程。

  在古村落里,你能感受到恬静、安详,也能够体会到那种人与人之间的谦逊、和善、互助和不设防的真诚。再急性子的人,在这些古村落里住上几天,都会变得安静,同时还能够感受到千年相传不息的文化元素。

  中华文化能够传承至今,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认同,而这一脉文化气息,恰恰又在古村落里得到了很好的存留。让我们呵护好这些仅存不多的古村落,就像呵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记者 王晨辉)

【编辑:张志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