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宁波全年三分之一日子灰霾 平均酸雨率达92.1%

2012年06月01日 15:36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林焱挺 制图
林焱挺 制图

  宁波《2011年环境状况公报》昨发布,环境状况堪忧

  宁波全年三分之一日子有灰霾

  空气质量在华东35城市倒数第七

  平均酸雨率达92.1%;近岸海域8个功能区,7个水质为劣四类

  2011年,宁波灰霾天气121天,相当于平均每3天就有一天是灰霾天气!

  昨天,宁波环保局公布了《2011年环境状况公报》,其中透露的数据,让人看了提心吊胆。

  灰霾天很容易引发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等疾病,也易使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等慢性病急性发作。

  医生提醒,灰霾天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少开窗,少去空气混浊处,早锻炼也最好暂停或避开早8点左右时段。

  平均每三天就有一天是灰霾天气

  往年,公报在描述宁波天气时,一般用优良天数、优良率来表示,在涉及宁波灰霾天气的天数时,一般只用占全年的百分之几来描述。

  今年,公报首次公布了具体数据:“2011年,宁波灰霾天气为121天,占全年总天数的33.2%”。

  也就是说,宁波平均每三天,就有一天是灰霾天气。

  不过,公报同时说,2011年宁波市全市环境空气优良率达到85%以上,市区空气优良天数为323天,优良率88.5%,比2010年的86.6%提高了1.9个百分点,各县(市)区空气优良率普遍高于宁波市区,其中象山县空气优良率最高,达到96.9%。

  为什么灰霾天数121天,空气优良天数还有323天?

  环保局工作人员解释说,PM2.5公布以前,衡量空气质量的只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3个污染物指标,而灰霾是指不因为雪暴、降水、烟雾等原因造成的能见度低于10千米,相对湿度小于95%时的天气,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是漂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也就是PM2.5等直径较小的颗粒。

  2011年,PM2.5指数还没有纳入空气质量评价体系,空气质量是否优良,只与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这3种污染物的指数有关。

  因此,灰霾天气,空气质量仍然有可能是优良。

  平均酸雨率达92.1%呈逐年下降趋势

  昨天的《环境状况公报》还显示,2011年,全市平均酸雨率仍为92.1%,PH年均值为4.58。

  这一数据,比往年已有所好转。

  2008年,宁波全市的平均酸雨率为97.2%,2009年则为96.3%,2010年是94.7%。

  这也说明,宁波对酸雨的防治开始取得成效,酸雨率正逐年下降。

  宁波市环保局工作人员分析说,这与宁波近年来的节能减排有关,2011年度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15.50万吨和27.80万吨,比上年削减3.83%和1.56%。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造成的。它们的削减也会减少酸雨的形成。

  总的来说,2011年宁波市空气优良率在全国120个环保重点城市中排名第93,华东地区35个城市中列第28位,处于中等水平。

  近岸海域8个功能区,7个水质为劣四类

  公报还发布了全市近岸海域8大环境功能区的监测数据。

  宁波的8大环境功能区分别为杭州湾南岸、镇海北仑区大榭、象山港、大目洋、石浦港、峙头洋、梅山保税港和外干门。

  2011年,除了大目洋为二类海域外,其余7个功能区海水均为劣四类水质,主要超标指标为无机氮和无机磷,富营养化非常严重。

  按照我国海水水质标准,海水水质共分为四类,水质从一至四类逐次降低。其中第一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第二类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或海上运动或娱乐,第三类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和风景观光,第四类则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或开发作业。劣四类水就是比第四类标准还差的海水。

  然而,这8大环境功能区中有近半是海水养殖区。

  这样的水质养殖出来的海产品,能安全食用吗?

  宁波市环保局工作人员解释说,在监测海水水质时,一般有9个项目,包括无机氮、无机磷、石油类、重金属等,只要其中一项严重不达标,就会被“判”为劣四类。

  “宁波海域的污染物,最主要是无机氮和无机磷,其他指标都蛮不错的。无机氮和无机磷主要会造成海水的富营养化,一定程度上会增大养殖的风险,但对海产品的质量不会有太大影响。”工作人员说。(通讯员 王璐 记者 邵巧宏)

【编辑:张志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