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农民工妈妈承受爱人幼子双亡之痛 捐儿所有器官

2012年06月03日 12:40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农民工妈妈袁德珍承受爱人和幼子双亡之痛,捐出儿子所有器官及遗体,挽救了5个生命

  【社会记事】让孩子的生命这样延续

  在接连失去丈夫和儿子后,袁德珍,一位在深圳打工的40多岁贵州籍农民工,一位悲痛中煎熬着的母亲做出了决定:将11岁脑死亡的儿子所有器官及遗体捐献出来。

  “我不后悔,我会以另一种方式感觉着孩子的存在。”她说:“我想让孩子的生命也因此继续绽放。”

  遗憾:生命的呼喊

  2006年,祖籍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袁德珍夫妇带着3个孩子来深圳打工,袁德珍找了一份家政工作,丈夫则在龙岗区出租屋附近一家工厂打工,生活虽不宽裕,但一家5口人在一起生活倒也安静祥和。

  由于10岁的儿子田干学习成绩不错,在家里也乖巧懂事,作为自己三个孩子中的老幺,袁德珍几乎将全部心血都放在了他的身上。今年1月6日上午,袁德珍像往常一样,给儿子整理好胸前的红领巾和校徽,微笑着摸了摸儿子的头。

  “妈妈再见!”出门前,儿子挥手告别,有些调皮地对着母亲做了个鬼脸。而就是这句简单的“再见”,成为了母子间最后的对话。当天下午5点,袁德珍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她的丈夫和儿子遭遇车祸,被送往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两人昏迷不醒,情况十分危险。今年2月,丈夫因多器官衰竭离开人世。1个月后,田干也被诊断为脑死亡,只能依靠呼吸机和药物维持生命。

  “只要还有一丝希望,我都不愿放弃!”在漫长的等待中,袁德珍虽然花费了近60万元的治疗费,但她仍默默地祈祷,祈求上天能给一个奇迹。4个多月来,她一直住在医院,开始是租小床,后来就买了一张,晚上撑开在走廊里睡觉,白天就收起来。她晚上经常睡不着,感觉头都快炸了,翻来覆去,坐一会儿,躺一会儿,就是睡不着。

  可令人遗憾的是,她的坚持却没能换来儿子的苏醒,那句梦中奢求了无数次的“妈妈”,也成为了此生永远的记忆和遗憾。

  希望:生命的绽放

  5月9日,母亲节的前4天,几经思量,袁德珍最终做出了决定,她与深圳市红十字会取得联系,含泪签下了器官捐献志愿书,将儿子的器官全部无偿捐出。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协助下,这位母亲签署了一份器官捐赠志愿书。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字,却耗费了长达三个小时的时间。

  5月13日,小田干的遗体在母亲的陪同下被送到了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此完成了器官捐献移植。

  当天,在红十字会的安排下,中山一院派出工作人员完成了器官捐献工作,所捐器官通过1例上腹部多器官移植手术、2例肾移植手术以及角膜移植手术成功救治了5位病患,其中的多器官移植是我国首例以器官捐献为供体的多器官移植手术,也是首例儿童供体应用于成人的多器官移植。

  记者了解到,这名多器官移植的受体张先生是广州一家事业单位的行政人员,患有乙肝20余年、糖尿病10余年,即使每天注射较大剂量的胰岛素,仍然不能将血糖水平完全控制在正常水平,生活非常痛苦。就在10天前,他被诊断为“乙肝后肝硬化合并肝癌、2型糖尿病”。

  “手术从上午11时进行到下午6时,包括小田干的肝、胰腺、十二指肠等在内的‘器官串’被经过仔细修整,成功植入患者体内。经过在重症监护室的密切观察,患者于次日转入普通病房,现在正一天天顺利恢复。”手术主刀者、中山一院副院长何晓顺教授表示,医护人员都觉得这位普通母亲非常伟大,正因为她饱含爱心,所以孩子的多个器官得以在张先生身体内奇迹般绽放生命光彩。

  在中山一院黄埔院区,得以延续生命的还有两位女患者。据了解,两位女患者,一位38岁,来自深圳,已经行血液透析2年余。因每周3次的透析治疗,只能放弃原来的工作;另一位68岁,来自台湾,已经行血液透析3年多时间,透析用管道需要每2至3个月更换一次,常常发生堵塞、感染等并发症,患者非常痛苦。现在两个病人接受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均恢复良好,未发生外科并发症。术后次日即恢复饮食,其中1例术后第3天血肌酐已经恢复正常。

  据了解,田干的眼角膜也于第一时间送往中山眼科中心,为有需要的患者送去光明。

  感动:生命的赞许

  连日来,袁德珍捐献儿子全部器官救治5人的消息感动了无数网友。网友“3摄氏度”说:“因为你的无私,救治了更多的苦难者,因为你的无私,田干走得更安心,这位妈妈,向你致敬;也祝孩子一路走好,你是一位美丽的天使……”网友“海角天涯”说:“从丈夫再到儿子先后离开,万般悲痛情况下还想到其他人生命,把儿子器官捐献出去,这就是母性伟大。”

  负责此次小田干器官捐献工作的深圳市红十字会志愿协调员高敏告诉记者,几个月来,袁德珍每天都只睡两三个小时,并因此得了胃病。

  可是,在这位捐献孩子器官的平凡妈妈眼里,捐赠义举又何尝不是孩子生命的一种延续!“那一夜,我想了很多!”袁德珍告诉记者,当初她看到电视报道湖北女大学生黄圆圆临终捐献器官的事情很受触动。那位名叫黄圆圆的女大学生,曾和儿子住在同一间病房。当晚,她躺在走廊上休息,恍惚间,她仿佛看见儿子站在自己的身边,摸着她因为疲倦和痛苦而布满皱纹的脸,轻声地说:“妈妈,放弃吧,我好不了了。”

  “考虑了几天,感觉能救一个人,就是一件好事。救活一个人,就是儿子生命的延续,就能感到他在自己身边。”她说。

  这位“义举妈妈”的善举并没有结束。5月13日晚,在广州接受完器官捐赠手术后,小田干的遗体被运回了深圳,袁德珍又将儿子的遗体捐赠给了深圳大学医学院红十字遗体捐献接受中心,用于临床医学教学和科研。袁德珍说:“儿子在深圳出生、长大,特别喜欢深圳。将他的遗体捐给中心,就是希望他能离深圳近点,离自己近点。”

  负责此次多器官捐献移植手术的中山一院副院长何晓顺表示,袁德珍捐儿器官的善举,彰显了人性的光辉。“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两个主要成员同时遭遇车祸,是一个非常不幸的事,在遭遇这样一个不幸的同时,孩子的母亲做出这样一个选择值得我们全社会尊重。”

  袁德珍说,过几天她就准备返回贵州老家了。而在这之前,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亲眼看看那些接受儿子器官捐赠的人。“这是一场生命的延续,我闭上双眼,还能听见儿子对我说再见。”(记者 李丰 赵福中)

  感 言

  150:1的忧伤

  前天是“六一”儿童节, 但11岁的小田干,却无法再和妈妈袁德珍一起嬉闹。这是他在天堂里的第一个儿童节。

  小田干的呼吸虽已停止,但他的“生命”却以另一种方式得以延续,因为小田干的器官给予了其他人生的希望。

  袁德珍的义举不仅延续了5个人的生命,也给我们带来更多思考。

  据卫生部统计,中国每年约有150万人需要器官移植,但是每年仅1万人能够接受移植手术,器官供需失衡超过发达国家几十倍,致使每年有数以万计的病患因无法及时得到器官移植而走向生命的终点。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观念问题,国人受传统观念束缚,崇尚死后全尸安葬,对器官捐赠普遍消极。另一方面则是制度缺失,目前全国尚缺乏统一的器官捐献体系,亦尚未健全符合世界移植界共同认可的医学伦理的器官来源。只有部分省市有地方性器官捐赠法规,很多省份尚未有器官捐赠的实施细则。因此,器官捐赠亟待建立健全全国性法规。

  改变这一切是一项漫长的系统工程。在“过渡期”里,我们需要袁德珍这样的好妈妈多起来。希望这样动人的生命延续的故事多起来。(文/赵昂)

【编辑:马学玲】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