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李庆云建言“农民工市民化”
“以80后和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他们年轻、有活力、有文化、有梦想、可塑性强,他们中大多数人已无地可种、不会种地和不愿种地,很难返回农村,他们的出路和希望就在城市,在于市民化。”
正在此间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常委李庆云发出上述呼吁。
2011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20多个城市开展的调查表明,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从事过农业生产的比例高达85%,“亦工亦农”正成为历史;即便不放开户口,80%的农民工也表示将长期留在城镇;有53.2%的外出农民工希望在地级以上大中城市定居,外出务工农民工愿意回农村定居的仅占8.9%。
但是,长期居住在城市的农民工们能否像城市人一样生活,享受到城镇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
“农民工市民化有两大难题。”李庆云分析说,一个是入户难。与农民工的巨大数量相比,能够落户城镇的农民工及其子女的人数实在太少。以全国农民工最多的广东省为例,2010年底广东省农民工的总数为2661万人,其中外省籍1703万人,但是当年全省办理农民工积分制入户的仅有10.8万人。
第二个难题是融入城市难。李庆云说,保证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关键在于让他们获得市民待遇,享受均等的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保障性住房、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现在的问题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严重不足。
对此,李庆云提出4点建议:
——在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上要有紧迫感。20世纪80年代,农民工就开始进城务工,尽管农民工主体已更新换代,但农民工市民化仍进展不大。
——加强农民工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保障性住房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和难点,各级政府不仅要把农民纳入保障性住房,而且要运用制度创新,逐步加大保障力度。
——发挥城市群在农民工市民化中的主力作用。城市群有创造就业岗位的巨大能力,有能力逐步为农民工提供均等公共产品和服务,能为农民工提供必要的职业培训,还有利于克服特大城市带来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
——市民化从新生代农民工做起。以80后和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各级政府和整个社会都应该关心他们,针对他们的特点,大力开展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各种工作和活动。(记者 隋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