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自建公益联盟帮扶残障孩童 家境贫寒打工行善
(北京)海淀区残联一层聋儿康复中心,3岁的小宝举起一只小手,扶着比自己还要高的扶手,不停地探出小脑袋,朝着大门的方向张望。小宝的耳朵上戴着一个人工耳蜗,因为他生下来就听不见外面的世界,被山东来京打工的父母送到这里进行康复。小家伙这样翘首企盼的其实是“郭咏哥哥”。
郭咏出生在1990年,你从他那张黝黑老成的脸上,根本就看不出他还是个大四学生。每到周末,郭咏都会和他组织成立的“北京公益联盟”的志愿者们来到这里,义务陪护小宝和其他聋孩子。每一次,小宝一看到郭咏,都会笑着迈开小腿,踉踉跄跄地朝郭咏飞奔而去,主动伸出小手拉起郭咏的大手,然后伸出两只小胳膊撒娇,示意要郭咏抱抱他。
每一次,郭咏都会毫不犹豫地满足小家伙的要求,给他一个结实的拥抱:“因为这里的孩子,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你抱一抱他,就足以给他温暖!”
六指孤儿
从小埋下自立的种子
山西临汾市汾西县邢家要乡金枝头村是国家级的贫困村。郭咏就出生在这里的一个普通窑洞里。他的降生让患淋巴癌的爷爷一下子变得精神了。可是,噩运却接蹱而至!
郭咏不满1岁时,父母坐上了客车,前往县城给病痛中的爷爷买药。结果迎面驶来了一辆大货车,夺走了两口子的生命。两个月后,郭咏的爷爷也在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中,闭上了眼睛。
从此,全家的重担就落在了郭咏奶奶一个人的肩膀上。郭咏的叔叔不忍心让两鬓斑白的奶奶从早到晚地下地操劳,于是刚读完初中,就辍学到县城里去打工了。
每天清晨,公鸡一打鸣,奶奶下地干活前,都会把小郭咏拎起来,从不让他躺在炕上睡懒觉。在小郭咏的记忆里,3米高的窑洞里,有一扇小窗户,每当阳光射进来的时候,他都会情不自禁地伸出小手,反复打量着自己多出来的那根手指……
“你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也没有爸爸妈妈,今后就得靠自己!”郭咏记事起,奶奶就会板起脸这么对他说,凡事靠自己,能不麻烦别人,就不要张嘴。这在他幼小孤独的心灵里,埋下了一颗自立的种子。
窗外“蹭课”
9岁才走进学堂
7岁那年,郭咏到了上学的年纪,可是家里实在交不起97元的学费和书本费。看到别的小朋友都背起书包去上学,郭咏忍不住哭了,无奈的奶奶只能不停地抹眼泪。
这时,郭咏伸出小手,擦干了奶奶的眼泪说:“您别哭,这学我不上了!”然而,知识的渴求,让小郭咏一次次蹲在学校唯一那间破窑洞外,听里边小伙伴的读书念诗。两年后,在村干部的帮助下,郭咏如愿以偿地走进了学堂。
郭咏的奶奶虽然一个字也不认识,但是每次一谈到学习,她都会板起脸来,面露严肃。郭咏知道,奶奶希望他好好读书,因此他总是第一个来到学校,最后一个走,因为他也怕一路上看到别的同学都有父母接送。
每到春天的时候,山村里就飞满了柳絮。这时候,小郭咏总会看着这些柳絮,心想着他也要像它们一样,飞出大山的包围,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他将心声写在了日记本上,被语文老师发现后,帮他投了稿,结果发表在了杂志上。
从此,老师和同学看郭咏的“眼光都变了”。这让他找到了人生的第一次自信!从此,郭咏挺直了腰杆,开始和同学交往。他也写下了一首首诗歌,不断地得以发表……